【情绪辅导】面对社会动荡 5招疏导孩子情绪

2019-11-13 14:02

社工建议家长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资料图片)
社工建议家长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资料图片)

本港面对持续多个月的反修例示威冲突,每天打开电视及社交平台,都充斥着冲突及混乱场面,近日多区的校园更受催泪弹影响。成年人看到这些画面都会产生情绪反应,更何况年纪尚轻的孩子不懂表达感受,无从宣泄情绪。作为家长,应先平伏自己心情,然后再疏导孩子情绪。

有资深注册社工黄家嘉在亲子网站「Oh爸妈」专栏中分享以下方法,协助家长疏导孩子情绪,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家长掌握孩子的内心想法。

(一)用身体语言表达情绪指数

家长切忌急于追问孩子的心理状态,而是应该转用其他方法,慢慢引导他们表达感受。以4至5岁的孩子为例,家长可与孩子玩「情绪指数报告」游戏,以头部、心口及肚子三个位置分别代表高、中、低情绪指标,让孩子自行指出情绪指数。当孩子指出情绪指数时,家长应开放冷静地聆听,并多些说「你觉得现在情绪指数是低,你愿意分享多一点吗?」如果孩子不想表达,家长可回应「你看似不太开心,那我一直陪着你吧。」或者说「待你想说的时候可以再告诉我。」

另外,对于年龄5至6岁的幼儿,家长则可改用「天气报告」的方式,让孩子以天气状况比喻自己的情绪状态,同样有效。

(二)将情绪或想法投射到画纸上

年幼的孩子或许未懂得以语言表达情绪状态,此时绘画就是最好的替代途径。绘画是一种疏导情绪及自愈的方法,孩子在平静环境下,会不自觉地将情绪及想法投射在画纸上。家长毋须就孩子的图画作过多描述及评价,并尽量不要在孩子绘画过程中问「这是甚么来的?」、「为何你这样画?」,应待他们画好后,尝试代入孩子的角色及情绪,例如说「你似乎很用力地以黑色油满图画,我猜想你应该很愤怒,对吧?」让孩子知道家长原来都会设身处地去想,孩子就会愿意慢慢向家长分享更多,加强了亲子间交流。

(三)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亦是孩子纾缓情绪的途径之一,但家长必须将主导权交给孩子,由他们决定角色及故事情节。有社工引述家长分享,看见孩子说故事时拿着公仔说「打死你!」之后就不断打另一只公仔,社工认为毋须急于管教,应先让孩子表达故事情节,然后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及脸部表情,事后再以温和语气描述刚才情况,尝试说「我看见一个公仔很用力地打另一个公仔,好像非常生气一样。」然后再说「孩子,打人是不正确的行为,即使是公仔都不可以打人!」再辅以适当的情绪辅导。

(四)订立固定的亲子倾谈时间

家长可与孩子订立一个固定的亲子倾谈时间,挑选舒适、轻松及宁静环境下与孩子沟通,例如每晚临睡前的枕边密语,父母可先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建立了互信关系,再请孩子分享他们的心事,但不应否定孩子不开心的感觉,反而应该慢慢引导他们说出心中不快的事。家长配以身体语言,给孩子一个拥抱,可增加他们的安全感。

(五)父母留意自身情绪

家长面对社会持续的不明朗的局势,产生情绪反应是人之常情。如果家长自觉开始失眠、没有食欲及胃痛,或突然对周边事物失去兴趣,可先暂时远离新闻资讯,如果未能解决就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换言之,家长情绪必须保持稳定,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疏导孩子抒发情绪,在沟通过程中不要急于管教孩子,更不应加入任何批判成分,而是持开放态度,担当聆听者角色,给予他们足够空间表达想法,适当时要互相分享感受,增加互动。

相关新闻:
【大三罢】大埔沙田多间中小学紧急停课
【大三罢】将军澳多所中小学今日停课   
【大三罢】志莲小学受催泪弹波及 明日停校清洁校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