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沧桑|星岛教室

2025-04-14 16:42

圆明沧桑|星岛教室 (中新社图片)
圆明沧桑|星岛教室 (中新社图片)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统称「圆明园」。建园时间长达150馀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帝,至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建园大业

圆明园为一皇家园林,占地3.5平方公里(约相等于四个海洋公园的面积),有十九座圆门,百多座桥梁,景区百多处。建园开支虽无记录,但传教士兼康雍乾三帝的宫廷画师朗世宁一度于书信中记载,大清好像有用不完的金钱,经办采购的大船往来于广州和西方,经年不断。

延串阅读:四両拨千斤:中国古建筑抗震智慧|星岛教室

 

1684年,康熙南巡后,秀丽隽永的江南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决定在北京之西北,距离紫禁城二十多公里一依山傍水、清凉怡人、带有江南风味之处,大规模兴建离宫「畅春园」,让来自东北草原的皇族,于夏天酷热乾燥又被道道宫墙间隔着的紫禁城之外,增添一避暑听政的选择。

1701年,康熙把在畅春园以北一座小园林赐给了皇四子胤禛,取意于胤禛的佛号「圆明居士」,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此时的圆明园只是一个不足0.34平方公里的小院,但当胤禛于1723年登基为雍正皇帝后,即宣诏天下,圆明园将成为大清的新离宫。三年后的秋天,雍正正式搬进圆明园,在其统治大清的十三年间,圆明园已建有三十多个景区,两百座宫殿,基本规模成形。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启动了另一持续了九年的扩建工程,并令宫廷画师绘制《圆明园四十景图》。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朝宫廷画师王致诚在他的家书中,详载圆明园收藏着中国、印度,以及欧洲的各种珍宝,不仅是东方园林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典范,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保育地,因为在各殿堂中,都悬挂着历代名家的书法和绘画,更有中国古代典籍的集中收藏地「文源阁」。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有七部,其中一部就藏在文源阁中。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当西方为中国的皇家园林着迷时,乾隆也得知法国凡尔赛宫的瑰丽与喷泉的壮观,于是便计划在圆明园中兴建一座豪华的的「西洋楼」。「西洋楼」位于长春园北界,是中国第一座欧式园林,由十馀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当中最著名的是「大水法」,采用了汉白玉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石面精雕细刻,石质坚硬上乘,是建筑和雕刻的理想物料。

妄自尊大埋下祸根

当乾隆沉醉于为圆明园大兴土木时,以科学为本的西方文明却蒸蒸日上——英国工业革命如日中天、美国独立、法国爆发大革命,大英帝国又在展开全球殖民侵略。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来华,藉为乾隆帝祝寿为名,带来大量西洋机械玩意及当时最先进的军备样办,谋求扩大中英贸易,建立两国外交,惟乾隆却不为所动,也未有警觉到科技之风已席卷西方,马戛尔尼最终无功而还。

乾隆死后四十一年(1840年),英国就以武力强行打开了中国的贸易大门,开始堂而皇之地向大清销售鸦片,是为「第一次鸦片战争」。1860年,为了获取更大的殖民利益,英法联军从广州长驱直入,二万名士兵、两百艘军舰集结于天津海面,先进攻大沽口,再占天津,是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延伸阅读:乾隆下江南|星岛教室

火烧圆明园与劫后保育

1860年十月六日黄昏,法国军队占领圆明园;翌日,法国人就开始抢夺。决定焚烧圆明园的,是鸦片战争英国谈判全权代表额尔金。由于节节败退,清廷在谈判中惟有释放于九月份扣押了的英法联军谈判代表团,不过三十九人的代表团中,二十多人已被虐致死,包括一名英国《泰晤士报》记者。为了报复,额尔金下令英军于十月十八日对圆明园发动有系统的焚毁行动,纵火维持了三日三夜,馀烟持续月馀。园中所有建筑、珍宝,以及三百多名太监、宫女、工匠,皆被烈火吞噬。

圆明园的劫难,并未止于英法联军的泄愤。根据清史专家王道成的说法,火烧一刧来自外侮,可是其后的不幸,却来自国人——1900年八国联军期间,驻守西郊的败兵游勇、地痞流氓争相砍伐古树、拆毁建筑烧成木炭出售;民国早年军阀官僚和政客相继运走了圆明园中最后幸存的各种木材、大量汉白玉。1940年左右,农民开始进入圆明园。1950年代,圆明园内的农民为了栽种水稻,更挖山填湖;为了建屋,又挖山取土;为了圈养猪羊,便挖山垫圈。山形水系从此开始遭到破坏,圆明园更面目全非了。

1976年十一月,北京海淀区设立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遗址方得安宁。管理处经十多年整理及修复,于1988年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外开放,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建筑基址、假山叠石和雕刻残迹。今天「圆明园遗址公园」是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西洋楼」旧址上建有园史展览馆,供人瞻仰凭吊,以古鉴今。

延伸阅读:哪吒「风火轮」现实版:电动平衡车科学大解构|星岛教室

中西建筑大放异彩

大水法

意即「大喷泉」(fountain),是圆明园内西洋楼的景区,建于1759年。大水法是由欧洲传教士蒋友仁(P. Michel Benoit)设计和监造,以巴洛克式建筑,加上许多金字塔结构的水池,以及石头和贝壳装饰而成的喷水池雕像。在这个西洋楼的中央,是「海晏堂」,这就是家传户晓的十二生肖兽首像的所在地。大水法内若喷泉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游人都要依靠手势谈话,可见其雄亮程度。不少外国使节在参观大水法后,无不叹为观止。可惜,在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和「八国联军之役」(1900年)后,大水法遭受到劫掠和破坏,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堆颓垣败瓦。

西洋楼「大水法」遗址
西洋楼「大水法」遗址

历史思与行

  1. 乾隆年间建园工作达到顶峰,中西方的建筑概念与技术得以结合,双方文明争妍斗丽,造就了人间仙境般的园林。清政府当时错失了甚么,导致数十年后在西方文明前,竟然不堪一击?
  2. 即使曾是天朝大国,一旦示弱人前,即遇到强索掠夺,陷入丧权辱国之难,我们可从历史中吸取甚么教训?
  3. 圆明园的火劫源自外侮,然而火劫过后,国人进一步对圆明园施行劫掠、破坏,国民身份意识薄弱,所因何故?

本栏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及校长撰稿,以趣味手法,透过中国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时空故事,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认识及兴趣。

文:元朗公立中学校友会邓兆棠中学校长潘咏仪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