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平南倭镇北虏的全能将军|星岛教室

2025-03-24 13:52

戚继光 平南倭镇北虏的全能将军|星岛教室
戚继光 平南倭镇北虏的全能将军|星岛教室

眼前明代隆庆年间修筑的蓟镇长城,敌台、烽墩、塔楼等,坚固雄伟,难怪被喻为长城的精华。

来到万历十年(1582年)当兵,以为边境无事,可轻松度日,谁知在戚家军中操练,强度高,军纪严,几乎要了我这种城市人的小命!今天难得不用受训,可与小倩打扫营房……

评仔收拾营房时,看到一本兵书的空白位置,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顿时心生仰慕愿为边疆安宁,奉献一生的作者。

小倩插话:「这是坐在前方的戚继光,任登州卫千户时期写的。那时蒙古俺答汗封贡称臣,明穆宗(隆庆帝)也开放互市,双方议和结束纷争。另外,戚将军督修的长城亦基本竣工,于是有感生活平静,渴望再创功业,便以诗明志。」

延伸阅读:古代「打火机」——火摺子|星岛教室


矢志平边 营谋人事

评仔:「我明白满腔抱负,却无可作为的苦闷。话说回来,我相信蒙古愿意学乖,多少因为忌惮戚将军坐镇边防。说到底,无仗可打就是好事!」

此时,一名士兵飞奔入营禀报:「内阁首辅张居正大人病危!」评仔和小倩注意到戚继光面露忧色,便上前攀谈:「将军与张大人关系很好吗?」

戚继光眉头深锁说:「你们既是我亲兵,我亦不妨直言。我能一路征南战北,全赖三人提拔,并在政治上配合:一者,兵部尚书胡宗宪;二者,同为兵部尚书的谭纶,以及张大人,否则早就抵不住朝廷各方暗箭。可惜,针无两头利,前些年,严嵩父子失势,胡大人被牵连倒台,我亦受拖累。若不是当时倭患未除,朝廷用人,我也不能继续抗倭。如今,谭大人已在早年过身,张大人又……唉!」

延伸阅读:中国探月梦飞翔|星岛教室


荡平东南 所向披靡

小倩俩知道嘉靖、万历两朝权臣当道,吏治败坏。纵然能干如戚继光,如果朝中无人作后盾,恐怕也举步维艰;况且,「将在外」向来都是当权者的「肉中刺」。

评仔见气氛凝重,便转换话题:「回想嘉靖中后期(1553-1566年)东南沿海倭寇为祸最烈,将军由山东调往浙江抗倭,起初在城市募兵,质素欠佳,不敌倭寇;后来发现义乌乡民骁勇,遂加以招募训练,组成戚家军,并创出『鸳鸯阵』。」

评仔提高嗓门说:「当中最为人称道的要数『台州大捷』,一个月内九战九胜,不但全歼台州倭寇,而且是以伤亡极少为代价,例如:上峰岭之战,战损比竟达惊人的六百六十七比一,堪称以少胜多的典范。后来几年,将军在闽浙几近是追着倭寇来打,纵使倭寇曾占据府城,亦旋即被将军收复。至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沿海倭寇已被肃清。」

延伸阅读:南宋历史|文天祥 视死如归|星岛教室


治军严明 无敌战阵

小倩抢着附和:「我们戚家军与鸳鸯阵就是致胜关键。首先,城市人吃不得苦,我军只招农民。另外,我军以赏罚分明见称,士兵有饷银之馀,杀敌更会有重赏,以提升士气。不过,军法亦相当严厉,若有畏敌后退,不仅被斩,同队均要连坐,好让全队培养出同生共死的精神。还有,我军明确各级职务分配,统一武器装备规格,令军队指挥更有效率。」

「鸳鸯阵由十二人组成一队,每人手持长短不同武器,各人明了自己的攻守位置,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按战况、地形,全队可一分为二,首尾兼顾。针对倭刀锋利,将军特别研发由竹竿制成的狼筅,还改良了藤牌。士兵日常不止要比武切磋,还要练跑和负重操练。实战时,就要以五对一的优势迎敌。」

戚继光听着,渐收起愁容。评仔则暗暗赞叹,这简直是现代化军队管理模式,不愧堪称同时代世界最顶尖劲旅。

评仔紧接说:「解决倭患后,将军又怀着『大丈夫既南靖岛夷,便当北平胡虏』的壮志,奉命北上。抵京后,将军虽担任保卫京师的要职,但自觉无用武之地,故很快请求外调到蓟辽守边,专责由山海关到京城的防务。任职以来,蒙古只有零星进犯,都被将军打跑。从将军北来仅三年,俺答汗便归顺,可见将军有多厉害。」说毕,评仔向小倩示意多谢她刚才提点。

小倩报以微笑后补充说:「将军在北方的岁月,由一名战略指挥,转型为军务管理,主要做了练兵和修长城两件大事。前者,从南方招募乡勇到北方训练,并为应付骑兵,特制了战车,与火器配合;还改良鸳鸯阵,展现出多兵种协同作战。后者,即在原有明初徐达所筑的基础上,对河北一带至山海关的长城,加固及增添设施。」

「好了!听你俩说了半天,开怀不少,我是时候要巡逻了!」戚继光边说边步出营房。

小倩轻声问:「我应否提醒他:张居正一死,他随即被罢官回乡,晚年拮据,无钱就医,凄凉病死?」

评仔说:「当然不可。你要知道他怎也逃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他能力太强,威望太高,明廷要他平南镇北,榨乾价值后,还留他反噬自己吗?在官场,他的存在显得其他官员无能,妒忌他的,不把他推倒才怪。我们还是继续旅程吧!」评仔随即按下量子枪的按钮。

欲知评仔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历史充电间:「倭寇」与「海禁」

明代中期以前的倭寇,以日本无业武士(浪人)为主,行径如同海盗,劫掠东南沿海。明太祖用围堵方式应对,实行海禁。

嘉靖朝的倭寇,更多是渴望到海外通商、有中国背景的人,如:王直。海外对中国货物有庞大市场,明朝原本的朝贡贸易不能满足需求,沿海百姓见有利可图,于是走私行商。

所以,倭寇绝迹,除因戚继光打击外,隆庆开海令通商合法,亦是主因。


本栏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及校长撰稿,以趣味手法,透过中国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时空故事,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认识及兴趣。

文:圆玄学院陈国超兴德小学老师、教育评议会执委刘鸿辉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