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北都片区创科规划 设产业园管理公司可取

2025-04-11 00:00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昨于立法会特别财委会上透露,政府考虑为北部都会区的产业园成立管理公司,期望年内公布建议。尽管这间公司尚在计划之中,其权限、人员组成目前仍未清晰,但鉴于北都规模实在太大,兼且主打多元产业,规划比较复杂,设置一个专门的管理公司在方向上是对的。假如这一机构将来能够邀请包括工商界在内的翘楚加入,又有足够的法定权力,相信对提速建设北都不无裨益。

早前,北都3个「片区开发」试点共收到22份市场意向书,当局正在进行深入的分析。现时我们比较肯定的是,3个片区会有住宅、创科、现代服务业、政府设施之类的规划,但尚有许多地方并不清晰,包括道路、水电等安排,片区的发展路线图和执行方式,以至最终有多少私人资本参加,这些都需要一些时日才会揭盅。但在这一切正式揭盅之前,社会有必要进行讨论,皆因北都确实与公众利益和香港长远竞争力密切相关。
产业发展要避「碎片化」

局长透露政府拟成立北都产业园管理公司后,大家难免会将它和西九管理局作对比。但两者的不可比性实大于可比性,毕竟北都的产业布局,明显比西九文化区更多元、更复杂。北都是香港主权移交以来最大的发展计划,只计算北都新发展土地就有3000公顷,单是发展里面的3个片区,已令人绞尽脑汁。将来,如何促进区内不同产业协调联动发展,不致于「碎片化」,大有学问,值得细心研究。单凭政府或个别业界,未必足以回应发展需求,可能需要更多界别贡献智慧。

拟成立的北都产业园管理公司,顾名思义,重点自然是「产业」。我们希望相关产业的领袖人物都能够参与这间公司的管理,让各行各业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例如,北都既然有大量创科企业进驻,它们的代表自然应该获邀;北都是香港和大湾区的对接点,许多内地企业早已表态参与投资,自然应该在管理公司占有相当数量的席位;香港也是国际大都会,从海外吸纳专业人士,也值得考虑。

当然,我们不应遗漏被视为香港经济发展「主力军」的本地工商界,因为在政府面对巨额财赤的情况下,有钱有经验的私人财团,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土地发展商,基于片区发展模式与业界习以为常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所以不免有些消极情绪。假如管理公司邀请相关代表参加,相信可提振发展商参与片区发展的积极性,有了它们的踊跃参与,有楼就可以带动区内的产业发展。

关于北都产业园管理公司,其实尚有许多细节须要厘清,例如它有没有统筹协调不同产业项目的权力?和「北都办」的关系是甚么?某程度上,这间公司是所谓「顶层设计」的一部分,为其赋予清晰的定位,想必可为北都发展增添助力。
项目审批须特事特办

北都3个片区试点的招标工作一波三折,倘若至少一个可于年内招标,而产业园管理公司又能在年内公布建议,早日揭牌,那肯定是好消息。当然,单凭这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项目审批能做到特事特办,容许更大灵活性和思维上的「破局」。这样对加快北都发展,乃至促进香港经济发展多元化、推动香港产业升级转型,会比较有利。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