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针对预防策略 加强家居健康教育

2024-04-30 00:00

空气污染也是肺癌的风险因素之一,专家倡政府能制订针对性策略预防。
空气污染也是肺癌的风险因素之一,专家倡政府能制订针对性策略预防。

专家认同除控烟外,政府应加强其他可致肺癌的风险因素进行宣传。黄至生教授指,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影响,较吸烟更难避免,倡从家居健康教育入手,如提醒避免长时间在厨房逗留、改善抽油烟系统及家中空气环境等,「另值得针对地区肺癌发病成因,制订针对性预防策略,如提升监管排污程序等。」

何建辉教授认同,虽然近10年本港悬浮粒子数量呈跌势,但与世衞标准仍有很大距离,有改善空间。他说:「本港就环境对健康影响的宣传相对少,如甲醛,大众仅认知局限在其致敏性,实际它也是致癌物;另装修时产生很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亦同样有致癌风险。」
倡为60岁以上烟民进行筛查

对本港应否进行肺癌筛查,黄至生指,有数项研究指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可降低肺癌死亡率,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中有10多个地区已建议国民进行筛查,「不过本港挑战在于现时未有工具量度高危群组,若全民去做,亦未必符成本效益。」另结节分类和量度标准化、放射科医生人手、筛查频密度等仍待解决,「部分地区以50岁以上、烟龄逾20年、每日吸食一包香烟为『起始基础』;考虑本港发病中位数为69岁,筛查年龄宜为60岁或以上为佳。」他透露正进行研究,冀通过大数据为不同肺癌风险因素,如年龄、吸烟史、家族病史等进行评分,冀今年年底建成本地数据的评估系统。

医衞局回覆指,肺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在过去约40年呈下降趋势,但多年来仍是本港致命肿瘤首位,其中吸烟是最大的风险因素,故衞生署首要预防策略,是鼓励巿民养成不要吸烟等健康生活习惯,但宣传单张也有列举空气污染、家族病史等风险因素。地区康健中心也会配合衞生署建议,提供健康教育。

局方续指,由医衞局局长担任主席的癌症事务统筹委员会,其下的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最近检视肺癌筛查证据后,不建议一般风险的无症状者接受常规筛查;有重度吸烟等高风险因素的无症状人士,则应先谘询医生意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