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学院37人领导新班子组成

2024-01-18 00:00

刘泽星表示,港大医学院会考虑参与北都的高等教育建设,冀有助加强与深圳以至大湾区城市的科研合作。
刘泽星表示,港大医学院会考虑参与北都的高等教育建设,冀有助加强与深圳以至大湾区城市的科研合作。

医学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课程,面对全球医学日新月异,上月刚正式出任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的刘泽星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他已成功组成一队37人的领导新班子,并增设名为「夥伴拓展及协作」的板块,负责海外、内地和本地相关机构的连系和合作,以及招募优秀教师和海外生,冀可提升国际化形象,与世界接轨。他透露,有意参与北部都会区的专上院校建设,部署与港大深圳医院,以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研究协作,推动科研转化为应用。

本身为风湿科权威的刘泽星,暂任港大医学院院长一年多后,去年12月正式「坐正」成为第41任院长,他昨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上任一个多月,已积极筹组新班子,现已成功组成37人的核心领导团队。新班子除了领导医学院继续发展「教与学」、「研究」、「临床事务」和「校园发展及基建」等范畴外,亦新增名为「夥伴拓展及协作」的新板块,由副院长孔繁毅负责主理,并有4名助理院长负责不同的拓展工作,包括负责内地拓展、环球拓展、社群拓展和校友拓展共4个范畴。

刘泽星表示,增设「夥伴拓展及协作」新板块的目的,是在面对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下,港大医学院可以继续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化的形象,保持优质医学教育,「希望用这项新的职务,向大家表明我们要国际化,让外国也知道我哋医学院有几叻。」
与国际接轨 保持优质医学教育

他期望藉此有助争取外界更多对医学院的支持,同时吸引世界上优秀的学生、研究员和教师加入港大医学院。他强调医学院一向需要与内地、海外和本地保持合作联系,例如早前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发起组成的「大流行病研究联盟」、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成立的「香港赛马会环球衞生研究院」等。

2022年8月刘泽星暂任院长时,曾透露医学院教研人员聘请因受疫情等影响而有减无增,并希望在2027年医学院140周年前,可聘请140名教师和研究人员。他指,新增的「夥伴拓展及协作」板块,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协助医学院招聘人才,「寻找一些能够配合我们发展方向,在科研或教学工作具备经验的教职员。」他形容招聘工作已初见成效,迄今已聘请了35名教授,有来自内地、英国,亦有本港学者的加盟,当中25人会负责临床教学工作。
欲参与北都院校建设 增深圳协作

刘泽星形容,现时医学院的研究成果已获国际认可,去年有31人获选为「最广获徵引研究人员」,更有548篇论文被评为「高被引论文」。至于未来医学院的研究发展方向,刘泽星表示,除了要让医生和研究员互相了解工作外,研究一定要「落地」,「所有科研应该要『落到地』,如果无法帮到病人,所做的研究就变得无用。」他指,科研「落地」的措施之一,便是加强与港大深圳医院和内地的合作,「内地的病例比我们多很多,香港要与内地合作,医疗发展才能更上层楼,所以深圳的角色很重要。」

港大深圳医院已营运11年,刘泽星形容是医学院到内地发展的「踏脚石」。他认为香港作为大湾区城市之一,应该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合作以维持发展,因此医学院会考虑参与北部都会区的高等院校建设,从而建构平台让医学院加强与深圳的合作,继而进军大湾区,以至内地其他城市,「有越多病人,科研才能落地、证实我们的药物、研究有多成功。所以之后我们也要向北发展。」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