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莲:学童疫后复常挑战较大

2023-11-23 00:00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指截至上月,共录得27宗本港中小学生怀疑自杀身亡个案。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指截至上月,共录得27宗本港中小学生怀疑自杀身亡个案。

学童自杀个案近月急增。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截至上月,共录得27宗本港中小学生怀疑自杀身亡个案,较2020年增近29%,或与学生受疫情及复常后的挑战影响有关;至于风险因素则围绕人际关系及个人问题。有中学校长认为,学校举行正向教育活动,有助学生放松身心,预防产生自杀念头;同时需平衡教师的工作量,「老师的心灵健康也很重要」。

立法会选举委员会界别议员陆瀚民,昨就青少年自杀情况提出书面质询。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过去3年,全港中小学的学生怀疑自杀身亡个案数字明显上升,由2020年录得21宗,随后两年均增至25宗,截至上月升至27宗,整体升幅近29%;至于学生企图自杀个案的统计数字,则没有向学校收集或备存。
人际与个人问题构成风险

当局估计,增幅与学生受疫情及复常后的挑战影响有关;又审视近期学生自杀身亡的个案,发现人际关系及个人问题是构成自杀的风险因素,当中牵涉家庭、社交或感情问题、学习及学校适应、抑郁、精神病等,「自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多项风险及保护因素互相影响而成,不能归因于单一因素」。

身兼中学校长的辅导教师协会主席何玉芬表示,自杀个案常见于中学生,归因疫情期间学生无法建立紧密的人际网络,缺乏朋辈支援和理解,「人是要互动的群体,不是单独坐在电脑前学习便够」,加上家长因公务繁忙而少与子女沟通,或过分催谷成绩,学生长期受压终萌生自杀念头。她呼吁学校主动留意学生的情绪及行为,「无出现自杀个案亦勿当无事发生,很多时都会随时间慢慢浮现」。

现时中小学分别有两名及一名驻校社工,为学生提供辅导及情绪支援;教育局亦在本月为高小生推出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然而,何玉芬认为,措施仅限于预防学童自杀,「不能否认有效,但绝对不是加一个人(社工)、一套教材就能解决问题」。
家校合作支援学童情绪

她表示,校园加强关爱和正向文化能从根源减低学童自杀风险,「学生从生活找到关心他的人,对生活有所期待」,举例学校可安排静观等活动,强调需平衡教师的工作量,「不是要教师的工作百上加斤,他们的心灵健康也很重要」。

至于小学生自杀情况,身兼小学校长的教育评议会主席蔡世鸿表示,个案虽占少数但亦不能忽视,建议家校合作,双管齐下支援学童情绪。他表示,不少校长「留意到警号」便报读教育心理学相关课程,学习分析学生的行为目的等,「只要能够回一条人命,业界甚么都愿意做」。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