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数快有过数风险即弹「高危有伏」

2023-11-23 00:00

金管局主管(金融基建发展)黎巧儿、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总警司郑丽琪、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邓月容(左至右)同表示,「可疑识别代号警示」有助市民使用转数快时可免堕入骗局失财。
金管局主管(金融基建发展)黎巧儿、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总警司郑丽琪、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邓月容(左至右)同表示,「可疑识别代号警示」有助市民使用转数快时可免堕入骗局失财。

网上转帐为市民带来便利,亦令骗徒有机可乘。警方公布今年首9个月录得的整体诈骗案较去年同期增加52.5%,当中至少有22000个「转数快识别代号」被用作诈骗或洗黑钱活动。为协助市民识别骗案相关的转数快帐户,警方「防骗视伏器」将融入转数快平台,推行「可疑识别代号警示」系统,若收款人的收款识别代号与「防骗视伏器」资料脗合,用户使用转数快过数前会弹出「高危有伏」防骗警示,提醒市民该笔转帐是高风险行为,新系统将于下周日推行。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总警司郑丽琪表示,今年首9个月整体骗案录得29650宗,损失金额达49.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444宗增加52.5%,已超越去年全年所录得的27923宗、损失约48亿元的数字,当中网上购物骗案较常见,录得7153宗,而网上投资骗案的诈骗数额最大,涉及金额21.3亿元。
首9月2.2万代号被作骗案

另外,转数快成为骗徒收取骗款的渠道,今年首9个月至少有22000个转数快的识别代号被用作骗案或洗黑钱相关活动。郑丽琪称,骗徒会用不同藉口诱使受害人在转数快平台上转帐,例如网上购物骗案,骗徒假扮卖家声称出售货物,受害人一旦经转数快付款马上受骗。

为协助市民进一步识别与骗案相关的转数快帐户,警方与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银行公会、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以及提供即时转帐服务和使用到转数快识别代码的44间机构,包括35间本地零售银行和9间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合作,将「防骗视伏器」融入转数快平台,共同推出「可疑识别代号警示」系统。

香港金融管理局主管(金融基建发展)黎巧儿介绍新系统,称用户使用转数快转帐时,如所输入的收款识别代号,即电话号码、电邮和转数快识别码等被「防骗视伏器」识别为「高危有伏」的资料脗合,代表警方曾收过举报而怀疑相关资料与诈骗有关,就会在转帐确认页面弹出警示,提醒付款人转帐前查证收款人是否可靠。
下周日推出不需重新登记

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邓月容表示,「可疑识别代号警示」将于本月26日(下周日)推出,配合参与的机构会在系统上作提升和改进,用户不需要重新登记。

「可疑识别代号警示」与「防骗视伏器」拥有专线联网,资料会每天不定时更新。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计划于26日凌晨1时至早上11时提升转数快系统,届时会暂停提供转帐服务。

郑丽琪表示,经衡量可靠性后,「可疑识别代号警示」只会显示有市民报案及经警方核实属「高危有伏」红色警示的识别代号,尽量为市民保留选择权,并非强制禁止向相关的识别代号转帐。

谈及新系统成效,郑说市民于实施初期或会对防骗警示不以为然,亦可能会向收款人求证,骗徒一定会用各种籍口游说继续转帐,因此呼吁市民见到警示后必须三思及停止转帐,即使没有弹出警示也不要掉以轻心,应仔细核对付款详情和收款人身份是否可靠,以免被骗。

郑丽琪总结,相信崭新的防骗警示有助市民识别涉及诈骗的转数快帐户,并希望措施可达防骗效果,以减低受害人人数和损失,警方亦会持续跟进数据和检讨成效,以扩大系统的应用范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