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新疗法 9患者展新生

2023-10-09 00:00

港岛西医院联网团队今年3月为患者关先生(图中),完成亚洲首例采用「混合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个案。
港岛西医院联网团队今年3月为患者关先生(图中),完成亚洲首例采用「混合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个案。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不正,本港65岁或以上长者约7%有心房颤动,随着人口老化加剧,至2030年香港心房颤动估计盛行率将较2016年增加近5成。过去心房颤动主要透过药物或导管消融术治疗,惟各有局限。港岛西医院联网团队今年3月,完成亚洲首例采用「混合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个案,至今9人完成全部两治疗阶段,均回复正常心律。
心房细胞异常放电或电流传导变得混乱,心房及心室不规则、不协调地跳动,即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可分为间歇性、持续性及长期持续性,会令心脏并发症如中风及心脏衰竭风险增加5倍或以上。

葛量洪医院心脏内科副顾问医生凌活希表示,过去病人多会先考虑药物治疗,服用薄血药减低病徵及中风机会,惟成效不高,即使早期病患成效也仅5成以下。他续称,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会考虑进行导管消融术,透过导管在心房内进行射频消融术,达至肺静脉隔离;不过这疗法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成效有限,复发机会较高。

港岛西医院联网团队在今年3月,完成亚洲首例采用「混合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个案,最少11名病人完成第一阶段治疗,至今9人完成全部两个治疗阶段,均回复正常心律。该疗法暂时只在港岛西医院联网推行。所谓「混合消融术」,是指采用胸腔镜微创消融术及导管消融术的新疗法。

医学期刊《刺针》曾分析多间医院数据,采用「混合消融术」较单用导管消融术成效高至少3成。

玛丽医院心胸外科副顾问医生黄冠雄表示,导管较难于马歇尔韧带、左心耳、左心房后壁进行消融,新疗法先利用胸腔镜经心房外到这些风险较高的心房位置进行消融术,再进行导管消融术,相对有效、快捷及安全。

他续称,逾9成心房颤动病人会于左心耳形成血块,血块或流入脑部引起中风,封堵左心耳可减少长远中风机会。
冀将疗法推广至全港医院

玛丽医院心胸外科副部门主管陈泰良表示,冀将来将疗法推广至全港。被问到成本,他坦言病人暂有机会需要自费;不过,对情况最差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而言,「混合消融术」与只做导管消融术成本相距不远。

他解释,每次导管消融术成果低,变相很多时要做两次以上,价钱相应增加,「混合消融术」有机会比做3次导管消融术更便宜。

陈泰良亦指出,在国际文献看到「混合消融术」成效甚高,本港首宗成功个案令团队感到很大鼓舞,期望将来介绍这种疗法给更多相关病人。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