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锦江小学 拉响津小杀校警号

2023-04-05 00:00

中华基督教会长洲堂锦江小学已有45年历史。
中华基督教会长洲堂锦江小学已有45年历史。

(星岛日报报道)学龄人口结构性下跌,继早前有私立小学收生不足逐步停办后,津贴学校亦难逃「杀校」。有45年历史的中华基督教会长洲堂锦江小学,证实新学年不获教育局批准开办小一,已启动危机小组商讨对策。教育局指校方可提交意见,或选择发展方案,但有立法会议员指当局准则过于严格,料难成功「救校」。特首李家超称,当局会探讨重置、合并等方案,让学校能符合现有需要,畅顺有序地继续营运。
锦江小学的办学团体中华基督教会长洲堂昨发出通告,称上月31日接获当局通知,未获准在9月新学年开办小一。学校已立即启动由校监、校董、校长等成员组成的危机小组,将与当局商讨可行方案,目前正积极跟进。

该校本学年和上学年各级均设1班,校方在2021至2022周年报告披露,上学年小一仅取录12人,未达到16人的「开班綫」。事实上收生不足问题亦有可寻,校方在最新1份学校发展计画书直言,「岛上跨区就读小学人数渐多,增加本校收生压力」,办学团体虽在岛上开办锦江幼稚园,但两校校址不同,「局限产生协同效应」。
朱国强指「救校」方案成功机会微

教育局回应指,公营小学取录学生如未达「开班綫」,下一学年将不获资助开办小一班级,学校可在本月20日前提交意见,或选择发展方案,包括申请特别视学、以私营开办小一,或与他校合并等。对于下学年不获资助开办小一,以及只开办1班小一的学校数目,当局未有正面回应,仅称将考虑相关意见后才确定是否公开。行政长官李家超昨会见传媒时指,学生人数下跌,教育局会与学界保持沟通,并以重置、合并等不同方案,让学校能符合现有需要畅顺有秩序地继续营运。

立法会教育界议员朱国强认为,锦江小学的小一收生人数距离「开班綫」不远,「除了收生数字,也应考虑教学质素等因素」。他又指,该校位处离岛,应酌情宽松处理,按小学「就近入学」的原则,做法并不合理,「难道日后长洲人口有增长时,要小学生搭船到其他地方上学?」

对于当局要求学校提交发展方案「救校」,朱国强坦言成功机会不大,尤其特别视学的门槛极高,「就算传统名校亦很难达标,何况面临杀校危机的学校多处于弱势,空间与资源都有限」。他促请当局制定更灵活的收生政策,例如按照各校网的学生人数和班数,决定各校的派位人数,以免日后出现杀校潮。

资助小学校长会名誉主席张勇邦认为,学校合并虽有先例可循,但「学校未去到最危急的境况,也不会考虑合并」。他解释合并需要「很大的行政力量和勇气」,双方易起分歧,而就算办学团体以其他属校吸纳超额教师,效果亦有限。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