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香港法院不能停留在恐龙时代

2023-02-13 00:00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明,香港要发展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十四五规划》不单止是给予香港的国家定位和政策优惠,更是香港的工作任务。国家主席习近平更在2022年的七一讲话中提到,「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保持普通法制度。」

但是,即使香港政府和律政司有意配合国家发展,将香港发展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香港司法机构似乎仍缺乏发展动能,发展效率非常缓慢。
电子化进度缓慢

以法庭电子化为例。2004年司法机构的《民事司法制度改革最后报告》中提及:「建议79:采取步骤,发展法庭现有的电脑化系统,以配合改革的进行。电脑系统不单要提供行政事务上的支援,更要提供案件流程管理、资源调配及资料管理等功能。」  

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后,香港司法机构才增设电子提交平台和临时容许遥距聆讯,有限度容许小部分案件,通过电子方式提交文件和遥距聆讯。

正是因为法庭电子化进度缓慢,在新冠疫情期间,香港司法系统崩溃。2020年全年18%的法院案件因为新冠疫情而受影响。2022年4月第五波疫情爆发期间,法庭宣布不接收文件,却又没有好合适的安排去接收和传递电子文件,甚至拒绝使用电邮,导致当时司法运作非常混乱。同期,香港各仲裁机构利用电子邮件文件传递,都没有问题。仲裁是必须保密的。第五波疫情过去后,我们没有听到任何泄密的问题出现。为何公开的法庭却认为电子邮件有问题呢?

邻近的新加坡、杜拜,甚至是内地,法庭电子化已经非常先进,早已抛离香港。新加坡早于2000年代已落实法庭文件电子化。内地早已实行网上遥距审讯。内地法院的电子即时文字记录可以立即将法庭聆讯记录,在聆讯结束当日交给控辩双方确认。这些法庭电子化设施大大缩短法庭处理案件文书时间。

第二个例子是法庭长时间不够法官,长时间排期冗长、出判词太迟、检控太慢。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根据多年的《香港司法机构年报》显示,高等法院和区域法院的民事诉讼排期的时间,多年来平均需时超过90日至半年;高等法院刑事诉讼的平均排期甚至要383日。有律师表示,部分案件在聆讯后需要等候1至3年才有裁决。

根据《2020年香港法律执业者收入基准研究》,有近一半的大律师和资深大律师愿意任职司法机构;区域法院法官和裁判法院法官的薪酬,比同等年资的大律师分别高7%和19%。既然有大律师想担任法官,而法官薪酬又较吸引,为甚么法庭长期不够人手呢?有没有人做过调查研究报告去研究这个问题呢?

作为执业三十多年的律师,我对上述情况感到非常意外。香港的法治是首屈一指,因为我们的法院公平公正,程序正义。但如果是因为缺乏法官和检控官的问题而导致我们的法治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其实全部都可以弥补。

2022年12月,我与法律界进行《最关心的法律界业务发展议题》的问卷调查,发现「法庭排期审讯和结案时间太长」及「加速法庭电子化」是现时法律界最关注的议题,分别获得56%和48%的律师关注。
检讨现行司法制度

法庭电子化缓慢和法庭人手不足,这是钱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我相信,香港政府支持香港法治。财政司司长已向我担保,只要司法机构伸手要钱,政府会立即给钱。钱从来都不是问题。

香港法院不能停留在恐龙时代。我们需要立即正视和检讨现行的司法制度,才可以达成《十四五规划》国家给香港的任务,将香港打造成「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令香港发展成为全世界仰慕的法律服务中心。
林新强_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