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不分「黄」「蓝」 纠法官偏颇保公义

2022-05-04 00:00

法官近年在审理一些涉及反修例示威的刑事案时,出位言行引起社会很大争议,为了提升法官工作表现质素,司法机构决定在现行评核机制外,增设年度检视机制。此举相信是就市民对法官的偏颇裁决投诉作出回应,希望透过客观评估进行纠偏,释除市民对司法公正的疑虑。

法官和司法人员的表现,一直以来是由各级法院的领导负责评核,根据法官的法律知识、性情、言行操守和案件管理能力,来评估其整体工作表现。司法机构为了提升法官的工作表现管理制度的效能,将优化现行做法,增设年度检视会议机制,由较高级别法院法官参与评核下级法院法官表现,今年下半年率先在裁判法院实施,其后会推广至区域法院和高级法院。
回应加强监察司法诉求

司法机构对现行评估机制作出改动,相信与法官在处理反修例风暴案件中的偏颇表现有关,在判词上有明显政治倾向和情绪化,卷入「黄蓝之争」。例如原东区法院裁判法官何俊尧曾多次轻判,甚至放生被告;亦有裁判官大赞被告「优秀」,予人「警察拉人,黄官放人」的不良观感,处事不公,只会让黑暴分子心存侥幸。亦有法官如郭伟健在判词中,称赞斩伤人认罪的被告有「高尚情操」,同样都是有政治倾向。不管法官在判词中作出偏黄或偏蓝裁决,都有违公平不偏不倚的司法形象,更有背弃当日就职时要无畏无惧、无偏无私履行责任的誓词,动摇了司法公正的威信。

市民为此曾向司法机构不断提出投诉,但当局在处理上欠缺透明度,例如郭伟健被暂停处理涉及反修例风暴的案件,而何俊尧同样被调职,却是由裁判法官变相「擢升」为高院刑事案件排期法官,其后再调到西九龙法院死因庭,同样不可处理涉及反修例风暴的刑事案,但始终无法让市民对司法偏颇释除疑虑。

坊间有声音要求港府设立非司法人员投诉机制,以免出现法官「自己人查自己人」的问题。张举能自出任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逾一年,频频推出多项改革,如加强法官行为规范,包括设立两层投诉法官行为机制、案件颁下裁决时限,以及公布新的《法官行为指引》。

现在张举能再增设年度检视会议机制,让法官们多了一道由较高级法院法官评估其工作表现的监察,绝非坏事。首先,新机制并不是让上级参与考评,手握其升迁的权力,干预个别法官行使其司法权,而是透过定期全面检视各级法官的工作表现是否称职,评核是有客观准则,就是检视法官审理案件手法和在庭上的言行,是否根据法律原则及证据,以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专业精神断案,履行其应有职务,确保司法公义得到彰显,又回应到市民要求加强对法官的监察的诉求。
不偏不倚断案免动辄得咎

同时,新机制让较高级法院法官可直接参与下级法院法官评核,有助发现后者潜能,从而安排调任及接受司法培训课程,让对方在司法界有更好平台发挥。

司法公正和公义是法治的重要元素,过去几年有法官以政治立场先行审案,出现司法偏颇现象是大家无法接受,现在增添年度检视会议机制,是对这问题进行纠偏,冀法官们找到平衡点,好好履行应有职责,避免被官感左右,否则只会动辄得咎,进一步损害「天秤女神」的公平公正。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