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推动基层医疗 落实优质健康服务

2022-02-10 00:00

新一届立法会讨论并通过了一项议员议案,促请特区政府以「重治疗,更重预防」的方针,落实推动「基层医疗十年计画」,对此,我和经民联同事都是支持的。

本人一直关注香港医疗问题,过去六年曾经担任医院管理局成员,至二○二一年才卸任,因此,非常了解公营医疗系统长期面对的沉重压力,包括专科门诊轮候时间动辄以年计,内科病房牀位经常不敷使用等等,尽管近年当局在这方面投入的资源持续增加,但公营医疗系统仍未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

很明显,上述状况必须改变,但恐怕我们并没有独步单方,而是应该多管齐下,采取短、中、长期的措施应对。
医疗服务流程应电子化

短期而言,当局应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及医疗管理流程,善用科技,将医疗服务流程电子化,让病人接受更快和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当局可进一步鼓励公私营合作,包括推广专科门诊协作,以合理分流病人,减轻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至于众所关注的医护人手短缺问题,立法会在去年十月二十一日已通过《二○二一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让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只要符合某些条件,亦能够在香港取得注册资格行医。条例既已修订,当局理应加快输入非本地培训医生,以减轻前綫医护人员压力。

随着本港人口渐趋老年化,对公营医疗系统的服务需求只会有增无减。所以,中期而言,我们必须设法提升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医管局现正投放二千亿元以推进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画,同时亦在筹备投放二千七百亿元以推行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画,不过,我认为作为相应配套,当局也应尽快就未来的医护人手需求作出预测,并提升医疗教学和培训设施,包括考虑兴建第三所医学院。

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若要有效减轻公营医疗系统长期超负荷的压力,就应该标本兼治。长远而言,当局应制订基层医疗健康发展蓝图,以及订立健康指标,让广大市民提升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我认为,国家在二○一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布的《「健康中国二○三○」规划纲要》,值得借镜参考。该纲要强调「共建共用、全民健康」,倡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并设立多项主要指标,包括人均预期寿命、居民健康素养水准、每千名人口执业医师数目、个人衞生支出比率等。同时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发展智慧健康医疗,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资讯服务等。
医疗资源须重新分配

香港若要立竿见影推动基层医疗,就需要尽快重新规划医疗服务的资源分配,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增加投放资源,完善社区医疗网络,把地区康健中心推广至全港十八区;同时加强社区中医服务及中医药推广,发挥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传统优势;也应增强家庭医学专科医生的培训,以及推动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医疗专业,加强社区服务。此外,当局应逐步扩大主要严重疾病的筛查计画,并鼓励市民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毫无疑问,当局也要加强宣传教育,设法让市民遵循健康生活的模式,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覆盖市民全生命周期的优质健康服务。  
卢伟国博士
立法会议员(工程界)
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