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童乐居事件 杜绝虐儿恶行

2022-01-27 00:00

香港保护儿童会辖下的童乐居被揭集体虐儿事件,三十五名幼童遭掌掴、扯头发、掟落地,引起全城公愤。该会成立的独立检讨委员会昨天发表调查报告,指童乐居的幼儿工作者专业操守有问题,须全体撤换,而管理层应问责请辞。报告内容不足以平息民愤,当局应对涉案的相关人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撤销保护儿童会的牌照,检视事件中哪个监管环节出问题并作出改善,并尽快就强制举报虐儿进行立法,避免虐儿惨况重演。
院舍上下烂透 社署监管不力

独立检讨委员会主席黄嘉纯表示,首阶段调查报告发现多个问题,童乐居幼儿工作员粗暴处理儿童问题,务求让幼儿在最短时间受控,而没考虑儿童感受、情绪和尊严,让虐儿行为成了习以为常的文化,而这些不恰当行为却无人举报,管理层亦疏于监管,因此全部幼儿工作者须有序撤换,而所有管理层亦须请辞。保护儿童会总干事蔡苏淑贤和童乐居院长崔惠英请辞,只是个开始,连串问题仍有待解决。

例如童乐居有约七十名职员,当中有二十人已被拘控,为何这些接受过幼儿培训课程并取得注册资格的专业人士,会对没自我保护能力的幼童下狠手?是他们本人根本没爱心?抑或如报告所说,因员工流失量大,庞大工作量所致?还是入职后欠缺培训,无法有效处理幼童情绪?

此外,馀下七成员工为何会对同事虐儿视而不见?即使他们知情不报,院舍内设有四十部闭路电视,理应有专职人员负责定时审查录影片段,但事实却没有人举报,是投诉机制不足?抑或管理层认同虐儿行为而对此置之不理?院舍发生令人发指的虐儿行为,全院幼儿工作者须撤换是无可避免,管理层更是责无旁贷,但问责请辞并不足够,当局须深入调查,对涉案的人士追究法律责任,并吊销其注册资格。若调查发现童乐居确实是由上到下烂到透,证明整个机构都有问题,根本不配肩负起照顾儿童的责任,应撤销其牌照,安排由其他志愿机构接手,才能更好地照顾受影响的儿童。

保护儿童会每年获得政府资助八千八百万元,但未有兑现尽职保护儿童的承诺,自然难辞其咎,但社署作为这些缺乏父母照顾的幼童的监护人,却没有做好监管责任,为何定期派人巡查童乐居却没发现儿童有被虐待、行为异常的迹象,直至事件被揭发后,才如梦初醒大派专家进驻调查,明显是有玩忽职守,理应追究责任。
优化人手培训 设强制举报机制

童乐居是个别事件,抑或冰山一角,警方除深入调查事件外,港府亦应检视现时幼儿托管机构是否也有同样问题,尽快梳理是哪个环节出现疏漏,若是人手不足,应增拨适当资源并优化人手,如增设临牀心理学家,既可有效处理幼童情绪问题,更可为院舍内的员工提供相关培训,有助提升工作效率。社署亦要改变官僚思维,切勿以为向受助机构提供资助便完成任务,还须不时突击巡查,查看幼童是否获得适当照料,确保资助用得其所。

更重要是政府应尽快提出强制举报虐儿机制立法,涵盖面由家庭层面延伸到机构层面,如幼儿工作和托儿所,让照顾者或其他人发现儿童有被虐待迹象可作出举报,从而有效预防虐儿事件,亦可阻止类似童乐居的粗暴虐儿文化形成。

童乐居虐儿事件是保护儿童会和社署出现一条龙失误,背后问题症结须处理好,由院舍爱心文化做起,重新培训员工,并加强管理及监督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弃婴或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的福祉。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