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政府架构改革 人与效率才是重点

2022-01-19 00:00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新一届立法会在一月十二日的首场会议上,抛出了政府架构改革方案,当中满满焦点,却被一场突来的Omicron疫情「抢了风头」。

重组方案内容将现有「三司十三局」编制,扩大成「三司十五局」。包括增设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分拆运输及房屋局为运输及物流局和房屋局等,同时亦会改组其他部分政策局以及理顺它们的职能分工。
变阵法关键是人

其实政府架构的调整,自回归以来已有多次,笔者认为因应时代变化,在工作分工上略有调整也实属应该。但从过往经验可见,调整架构并不代表提升管治素质,也不见得市民诟病的施政效率便可马上提高。

以土地问题为例,董建华将规划环境地政局分拆为环境食物局和规划地政局,然后曾荫权时代、梁振英时代又再调整,但土地发展缓慢到今天仍然是问题。科技发展也未见因创新科技局而突飞猛进,设局六年多以来,只有目睹深圳在科创方面快速爬头。因此可见,施政效率与政策质量,不因为部门重排座次,或者重新规划会有改变。

关键是人。就比如一场球赛有了阵法的变动,但也需要球员下场展身手。笔者认为架构调整或者更适应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北部都会区、文化体育政策、青年政策的需求。但是,有那些称职的管治人才,可以推动这些方面的政策?这才是关键,但目前媒体坦言仍持观望态度。
杜绝「踢皮球」作风

今次的改革还有一个焦点,便是过往扮演「政府智库」的中央政策组,在林郑时代被调整为创新办,但在最新架构重组文件中,两个机构都没有存在,文中更直言「交由候任行政长官考虑」。如果两个机构都不存在,林郑期间备受诟病的政策研究能力,可能更趋薄弱。

虽然新一届立法会吸收了不少行业菁英与学者,但毕竟议会与政府的角色不一样,政府不能期待议会来扮演「政府政策顾问」的功能。

香港本地政治人才与政策研究人才本就稀缺,如何从人才培养与人才拔擢上下工夫,这也许是在架构重组后,有志出选行政长官的人物,应该开始了解社会中哪里有可用之材。与此同时,如何确保行政效率得以提升,还需要磨合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默契,如何杜绝「踢皮球」、「研究之后再研究」的官僚作风,这将成为候任特首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杨莉珊
全国政协委员、
香港九龙东区各界联会常务副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