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十年高 粮食危机未纾缓
2022-01-06 00:00(星岛日报报道)全球粮食价格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直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食品价升至十年新高。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FFPI)在2021年11月均值为134.4,按年上涨28.8,突破了2011年7月以来高位。期内,谷物和乳制品增幅最大,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均值为141.5,按年升26.6。为何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这些问题在2022年能否纾缓?
疫情以来,全球小麦需求强劲,加上库存大减,美国小麦期货价格曾经冲破每英斗8美元大关,创2012年以来新高。北半球旱灾是小麦价格急升的主因,其中,美国西部地区由于天气严重乾旱,导致小麦供应量减少。
2020年全球粮食产量减少,因此粮食生产大国如越南、俄罗斯、加拿大等限制粮食出口,以防止国内价格大升。最重要的是,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出现紧张,运输和燃料成本急升、劳动力短缺,加上,粮食供应出现错配,推升粮食价格。然而,这些问题在2021年并未有解决。
2021年,全球供应链紧张格局未改,并因燃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粮食的运费成本难免高涨。一些依赖粮食进口的低收入国家或地区首当其冲,面临粮食危机。
此外,2021年出现拉尼娜天气现象,多个农产国家频频出现极端天气,不利粮食生产。北美大豆在去年初的种植期遭遇雨雪天气,其后生长期又遇上高温乾旱天气,美大豆期货价去年5月亦创出2013年新高。而向有「南美粮仓」之称的巴西去年5月起,不但遭遇旱灾,并且出现霜冻,严重打击环球大宗商品的供应。
虽然在2022年,巴西的大豆的种植预期理想,产量本来可望创纪录,有助压低大豆价格,但近期天气持续乾燥,并且该国的部分地区大量降雨,可能影响收成。商品经纪公司StoneX下调巴西大豆产量预测约8%至1.34亿吨,并预计巴西的粟米产量将低于去年的1.38亿吨纪录。
分析师预期南美大豆在今年的产量,将继续受到天气因素影响,大豆价格于今年中会再升上高位,然后随产量增加而回落。
至于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去年亦遇上天气乾旱,小麦产量下降。欧盟亦因暴雨等极端天气,以致小麦及大麦收成大减。在产量显著减少下,农作物难免涨价。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指出,全球食品价格已涨至十年高位。
2022年食品价格即使不再创新高,也仍会高企,难以大幅回落。研调机构IRI估计,今年上半食品价格上涨5%。美国食品公司亿滋国际(Mondelez International)旗下的饼乾、糖果等产品售价已于本月起,加价6%至7%。卡夫亨氏(Kraft Heinz)亦已宣布旗下商品加价,部分加幅达20%。
由于粮食是大宗商品,普遍以美元定价,而多国央行因疫情而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尤其是联储局大量放水,以及华府推出财政刺激计画,市场流动性大增,不但资产价格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也不断暴涨,其中部分原因是有投资者趁机炒作农产品期货,以致农产品期货价格大涨小回。
环球通胀升温,而食品在通胀率的比重并不轻,因此食品价格高涨,对通胀构成压力。况且食品属必需消费品,今年食品价格预期持续高涨,消费者会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支出来购买粮食,这不利经济增长前景。
世界农粮组织(FAO)及世界粮食计画署于2021年已发表报告指,新冠疫情已经成为全球饥荒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全球粮食危机已经不但是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国家的事,发达国家亦正在面对粮食危机的影响。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