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浸大3D打印文物模型 助中小生趣学中史

2021-12-13 00:00

李建深(左一)指,计画可妥善利用大部分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并让学生通过接触,推论文物背后的历史。 伍明辉摄
李建深(左一)指,计画可妥善利用大部分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并让学生通过接触,推论文物背后的历史。 伍明辉摄

(星岛日报报道)以往学生在博物馆接触历史文物,只能隔着展柜远距离或间接观赏。浸会大学历史系将二十件历史文物,以3D扫描和打印技术制造网上及实体文物模型,并到中小学教授中史科的艺术史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负责计画的副教授李建深指,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丰富的历史资源,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文物,推论背后反映的历史。
浸大历史系团队日前派员到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运用3D打印及网上文物模型,教授三十名学生中国艺术史,并开放予传媒参观。课堂展示两款实体文物模型各十五件,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其中北齐时期「鎏金佛陀头像」的实体模型,学生可触摸及观察,并运用网上3D展示,可在电脑上转动、放大及缩小,从各个角度观赏文物细节,期间发现其头部特徵例如发型等,带有印度佛教特色。历史系项目主任文靖龄指,这些特色反映北齐艺术品受到印度影响,说明当时中印之间有密切宗教文化交流。

学生触碰3D打印的仿制「蟠虺纹青铜鎛钟」,观察文物上的细节,提升学习中史的兴趣。 伍明辉摄
学生触碰3D打印的仿制「蟠虺纹青铜鎛钟」,观察文物上的细节,提升学习中史的兴趣。 伍明辉摄


文靖龄其后介绍东周的「蟠虺纹青铜鎛钟」实体模型,制作工艺高超,反映古代统治者重视乐制,体现礼乐文明。就读第七班的学生潘证指,以实体模型学习,一改以往教师依书直说的沉闷方式,提升他对中史科的学习兴趣,「以立体模型学习比较生动,近距离接触更能明白文物的具体特徵,会有深刻印象。」

浸大历史系前年获优质教育基金拨款资助,从中文大学文物馆借入二十件与中国艺术史相关文物进行3D扫描,制成网上立体模型,其中两件文物更批量3D打印,设置教材到校教授学生。历史系副教授李建深指,自去年十二月至今,已为逾二十所中小学共一千三百名学生授课,期望在明年五月计画完结前,把学校数目扩展至三十多所,并筹备将课堂带入特殊学校。

现时初中中史科课程大纲,加入两汉通西域、妇女社会生活面貌等文化史课题,李建深指计画配合课程大纲之馀,亦妥善利用博物馆的历史文物资源,「很多博物馆展示文物只占整体小部分,例如大英博物馆九成九藏品都放在仓库中,未能用来教学,我们希望未来能将更多全球各地的文物,制造成3D网上及实体模型,丰富中史教育的内容。」

让学生更全面地观察文物,李建深指,他们更能从不同角度推论背后的历史,「学生很难近距离观察文物,但有些不能只是靠图片、文字或远距离观赏,例如这个青铜钟,底部呈杏仁形,因此敲打钟身时可产生两种音高,由此分析出其工艺复杂,统治者要有足够人力物力才可制造,这些细节都要仔细及近距离观察才能发现。」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