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中美正建构新关系格局 台湾小心「落错注」

2021-11-27 00:00

地球上有一种关系,大家既熟悉又陌生,既紧张又刺激,这就是长期占据新闻头条的中美关系。自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就一直成为话题,虽然历经七十多年但永远有新的惊喜,因为相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关系,中美关系都更加复杂与多变,就算香港与台湾也难以置身事外。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最近透过媒体表示,预计中国解放军未来十年不会全面攻打台湾,但北京有可能会寻求在其他方面削弱台湾地位。这位号称「中国好朋友」、「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谈及台湾问题,而且特别要点名「大陆十年内不会武力统一台湾」?

笔者以为那是因为基辛格看到两岸爆发战争的机会率正在升高,因此出言降温。这主要因为蔡英文政府在她的第二任期内不时探测大陆的政治底线,特别是独派势力积极推动一连串的所谓「正名运动」,包括在东京奥运之前向国际奥委会申请以「台湾」代替「中华台北」作为代表团名称。立陶宛与台湾互设「台湾代表处」,「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等等。

这一连串的正名运动由民进党前台演出,背后有美国技术指导,企图用台湾问题来干扰北京政府,希望让北京政府为两岸问题分心,令到在国际舞台上的较量,美国可以较为占上风。

但民进党同台湾都需要客观面对同一个事实,中美关系中有多个影响因素,台湾不过是其中之一,且相比起科技发展、国际地位,台湾因素对美国来说远没有台湾政治人物想像的那样重要。而大陆方面对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更是不容任何质疑的。

其实中美两国最大分歧在于双方对如何治理人民和如何制定国际秩序存在严重分歧,美国强调全世界都要跟他那一套「美式民主」,世界以他为首。但中国摸着石头过河,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社会主义的成功模式,认为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殊途同归,这种「中国经验」似乎愈来愈受到世界的认同,特别是去年开始的新冠疫情,中国在对抗疫情方面领先全球,相反美国用意识形态抗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这让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认受性,也可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虽然从综合国力来看,美国仍然有领先优势,但中国改革开放不过三十多年,已经由一穷二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科技的快速进步,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逐步实现,或者好像习近平主席所说,东升西降已经成为大趋势,谁敢讲三十年后的世界不可能重排座次?

不难理解,雄霸地球数十年的美国感受到多大的压力。如果你有了解美国文化背景的话,你就会知道在美国社会中崇尚的核心价值观从来都是自我中心,优胜劣败。同中国「和而不同」的谦谦君子截然不同,美国讲求的是「一山不能藏二虎」,于是从来都将中国视为假想敌,而且是愈来愈有实力的假想敌,尽管两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关系十分密切,文化交流方面也都有来有往,但总是一边交流一边斗法,情况相当多变复杂。

中美贸易战自一八年初缠斗至今,美国导演过孟晚舟事件、香港黑暴风波、新疆棉花等,但都被中国一一化解,可见美国已经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特别是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迅速完成「由乱及治」的过程,台湾可能成为美国唯一的一张政治因素牌,但大陆最近的军机频频出动在台湾海峡附近,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家务事不容外人插手。习近平主席已经表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就包括将国家统一,可见两岸一统已成定局,但过程如何将很大程度取决于两岸如何互动。

尽管部分美国政客惯于出口术,但旁观者不难发现,一旦两岸最终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美国会使用多大力量保衞台湾,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又是惯性弹出弹入,模棱两可,拜登总统十月被问及美国是否会保护台湾时,拜登直言道,「我们承诺了会那样做。」但白宫很快表示,拜登的说法并不代表美国「一中政策」有所改变。但从这件事可见,美国正在探索中国的底线,双方短期内或者不会有重大冲突,但双方都会不断释放各种讯号来测试对方的反应,为建构新的中美关系累积经验。当台湾若未能看清这种新的国际格局,又一直对两岸发展存在偏见,很可能会让自身在短期内面临很大的压力。

杨莉珊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九龙东区各界联会常务副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