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临时建筑大改造 连系社区与海滨
2021-11-20 00:00
近年,大屿山持续发展,不断兴建基建设施及楼宇,海旁一带却一直被用作工地,当区市民亦难以亲近海滨。不过,今年起情况将会有所改变,随着维港海滨各段海滨长廊相继开放后,政府亦将把所得的发展经验伸延到大屿山北部的东涌东。东涌东海滨长廊改善工程将会为区内居民提供一条包括绿化空间和单车径,利便行人的新海滨长廊。此举既可改善该区的海滨环境,亦加强区内的连接性。
海滨长廊旁边,有一幢两层高的紫色建筑物,大楼以钢铁建造,外墙髹上了「社区」两个大字。建筑物原本只是一座用作地盘办事处的临时建筑,供负责兴建港珠澳大桥的员工使用,已使用超过八年。一般情况下,工程完结后地盘办事处便会被拆卸。这一趟,土木工程拓展署属下的可持续大屿办事处想出新点子,希望保留旧建筑,再把它活化成一幢「社区联络中心」,方便当区居民使用,从而加强社区连系。
两层高的建筑物,上层用作「明日大屿」顾问团队的办公室,下层则作公众用途。建筑师先将地面层向海滨的外墙拆掉,把外墙后退再用玻璃取代,好让游人在室内也可看见海滨。后退的部分变成了一个半户外的回廊,回廊上设有座椅供市民闲坐和遮荫挡雨。
走进室内,发现内里另有乾坤,眼前出现一个两层高的大中庭。「我们把旧楼两层之间的楼板拆去,再在屋顶装上天窗,好让天然光线照进中庭。两层之间以一道大楼梯连接,楼梯亦可用作看台,方便市民观赏在大中庭举办的不同活动。」建筑师介绍时这样说。
这个大中庭是个社区共享空间,可以用作表演场地,或进行大型工作坊等活动,非政府机构和学校可以预约作举办活动之用。
中庭的四周是个展览场,分为五个主题区。「时光隧道」以影像画面带领访客穿越大屿山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喜阅.寻源」是个休闲阅读区,让访客阅览有关大屿山文化和历史的书籍;「自然.文化.历史」透过专题展览,加深访客对大屿山自然文化历史的认识,及了解可持续大屿办事处的工作;「大屿多面睇」以洞穴式虚拟实境装置,提供生动的立体视觉空间,让访客犹如置身现场俯瞰大屿山的自然美景和东涌新市镇扩展的虚拟城市设计;「展望大屿」则以实体模型配合影像画面,展示大屿山的未来发展。
笔者与团队在展览场地走了一圈,最后又回到大中庭。这时,阳光从屋顶照进室内,屋顶结构影子洒在大楼梯上,形成一幅多变的画像。
离开社区连络中心,又返回海滨长廊,刚好遇上日落时分。日后市民可以在海滨倚在栏杆上观看日落美景。细看之下,栏杆设计也别具心思,宽阔的扶手上竟还设有凹位摆放饮品。「我们将栏杆变成小吧台,让游人可以在海滨边喝饮品边看风景。」建筑师说。另外,长廊还设有餐桌和座椅,让市民可以在海滨用餐。
东涌东海滨长廊全长约四百米,预计二○二二年底前分阶段竣工并开放给市民使用。参考了维港海滨「先驳通,再优化」的理念,首阶段约七十米已在日前率先开放。值得一提的是,该段海滨由土木工程拓展署管理,不受《游乐场地条例》约束。部门亦将会采用海滨事务委员会推动的「开放式管理」策略,以最少规则管理海滨,让市民可以在互相包容的情况下,各适其适地在海滨进行不同的活动。
吴永顺
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