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施政报告》又推「大型规划」 何不直接善用棕地解困?

2021-10-08 00:00

特首林郑月娥日前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继「明日大屿」后,再次提出多项不切实际的城市规划,向大自然环境,包括海洋、绿化带及湿地开刀。与此同时,棕地政策却没有更新,只以「炒冷饭」形式重提现有的零碎措施。此舍易取难的策略,实为作茧自缚,拖慢公营房屋供应。事实上,解决问题的良方一直都在民间:发展棕地。无论成本、时间或环境影响,善用棕地皆是更优胜的方案,政府不应再懒理。

「北部都会区」无时期表

《施政报告》提及占地三万公顷的「北部都会区」庞大规划概念,声称可额外提供六百公顷土地,容纳约二百五十万人。然而,特首同时承认未有具体落实时间表等细节,只属「愿景」。这难免令人想起数年前提出的另一愿景「明日大屿」,当时亦形容得像灵丹妙药,彷佛只要推行便能解决香港房屋需要;即使破坏环境及触发库房危机,政府仍然执意硬推。言犹在耳,五点五亿前期研究拨款在争议声中获批不久,当局便再次提出新的大型规划,重复「这才是解决方法」。没完没了的愿景,难免令人忧虑政府未曾认真把脉,只是药石乱投,大幅拖延真正解决土地供应困境的进度。

与此同时,政府还在硬推多项破坏大自然的方案,包括开发湿地、研究发展绿化带、续推「明日大屿」及新增其他填海计画。虽然《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建议提升共约二千公顷湿地的生态功能,却同时打算开发湿地缓冲区。生态保育并没有补偿互换,缓冲区一旦失守,影响必定波及整片湿地。湿地缓冲区本身就是作为湿地与市区的屏障,限制发展,防止候鸟受高楼大厦影响,干扰飞行路线、觅食以至繁殖等能力,所谓「加强其他部分湿地生态功能」,绝不能弥补另一边厢的破坏。

此外,特首提议的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时,强调「改划的绿化地带只占整体面积百分之二」。绿化地带的用途是城市与近郊的天然界线,绝非用作开发。平冲发展与自然环境是宜居城市的必要条件,不分优次地发展,盲目开发所有地段,受害的最终只会是广大市民。

发展棕地 一举多得

面对极度逼切的房屋问题,我们不需要「明日新界」或「明日大屿」,而是「今日棕地」。发展棕地不但经济成本较低,大部分有道路及电力等基建,民间也有持续更新棕地现况让当局掌握,远比新的宏大规划具体并可更快实现。再者规划棕地,可一并处理违规作业,绝对「一棕多得」。然而,现时的棕地政策虽然已经起步,却未见完整规划,包括兴建公营房屋,还有重置作业者及修复生态敏感地段的棕地等。政府与其不断推出新的概念性巨型发展项目,倒不如脚踏实地,订立进取具体棕地政策,把握剩馀的十个月任期,真正解决房屋问题。

陈可淳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