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下半年交投量料升10%

2021-08-21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由于疫情持续,本港买家难以北上置业,令大湾区各城市的港人买家比例下降,而踏入第三季,疫情走势放缓,市场憧憬中港两地快通关,有业界人士认为,一旦两地可互通往来,有助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城市的成交量,可望上升约一成,而各城市当中,则以珠海及中山最受捧,但由于部分城市具限购要求,预料楼稳平稳发展。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副总裁以及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陶汝鸿称,回顾今年首七个月,大湾区9个城市(扣除本港及澳门),新盘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首七个月成交面积约4300万平方米,相较去年同期的成交面积3500万平方米,增加达23%,而同期楼价则上升8%。

至于二手方面,由于部分大湾区城市的二手物业,设有指导价下,包括深圳及东莞,令今年首七个月楼价走势大致平稳,而二手成交量亦未算太活跃,由于二手楼的售价,若高于指导价,银行不可以用该售价作为借贷的标准,代理行亦不可协助该单位出售。

陶氏再指,踏入第三季,直至今年底,大湾区楼市的成交量及售价,将维持平稳,但假若中港两地通关,将增加本港买家北上置业的意欲,预期一手成交量可上升约10%,但售价则阻于限购的因素,料维持平稳。

同时亦认为,大湾区各城市中,仍以珠海及中山最受港人追捧,始终因基建及配套理想,而且生活习惯亦与港人接近。除此之外,该两个城市的楼价亦较低,以最邻近本港的深圳为例,目前每平方米售价约6万(人民币,下同),部分豪宅售价可则每平方米10万,与本港的偏高楼价贴近。

但相反,中山目前每平方米售价约1.4万,而珠海则为每平方米2.5万,两者均较深圳低出一截,自然受港人追捧,此外,由于近年内地较少兴建洋房,港人均以购入分层户为主,并锺情于面积约753至1339方尺的中型单位。

此外,美联中国珠海.澳门.香港大湾区总部董事总经理林世昌表示,一旦中港两地成功通关,相信有助进一步走出疫情阴霾,成交量亦料受刺激而上扬,一手成交量甚至有机会上升30%。

林氏再指,有部分本港投资者,套现其手持物业获利后,积极为资金寻出路,一旦落实通关,均有意北上置业,购入单位作第二居所、度假屋,甚至作长线投资,始终相比购买海外物业,例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其疫情防控表现未算太理想,投资者自然较倾向购入大湾区物业。

他再指,内地9个大湾区城市中,以珠海及中山将最为受惠,始终该两个城市,无论基建、交通及配套,均较为理想,而且设有深中通道及港珠澳大桥等配套,往来本港亦方便。至于该两个城市的住宅售价,相信亦会平稳发展。

至于珠海及中山本身,随著内地疫情缓和,不少用家亦重投市场,刚性置业需求强劲,因当地有入户政策,部分外来工作的人士,待有社保户口后,均会申请入户,由于获得户口后,具备资格买楼,而不少外来人为高学历及高技术人士,对其楼市有支持作用。

此外,除一手成交量外,预期下半年大湾区楼价维持平稳,始终受内地政府限制,但认为属正面调整,令市场更健康。林氏再指,各类型物业中,以面积约1000至1200方尺、售价低于200万人民币单位,最受本港买家追捧,始终香港楼价较高,买家均希望可购入面积较大的单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