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扩大公私协作 疫下分流1600病人

2021-08-08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疫情下本港对医疗服务需求大增,医院管理局主席范鸿龄昨在网志表示,局方在抗疫期间迅速扩大原有的公私营协作计画,并加设数个临时公私营协作计画项目;截至昨日已有约一千六百人获安排到私营医疗机构,进行骨科或乳癌手术,以及剖腹分娩及放射治疗等。他表示,积极发展公私营协作计画,是公营医疗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策略,未来亦将朝「必须及应急」、「提供选择」及「共同医治」这三个方向发展,确保公立医院的一些必须和紧急服务不受影响,让病人只需付出与公立医院相若的收费,便可接受私营医疗服务等。

范鸿龄称,在去年初抗疫初期,为了减低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以及集中人手和资源全力抗疫,医管局逼不得已缩减了部分公立医院的非紧急服务。他称,在疫情最严峻的日子,公立医院部分非紧急服务只能维持平常约一半的服务量,为了确保病人得到适切的治疗,医管局利用过往与私营界别建立的紧密夥伴关系,迅速扩大了原有的公私营协作计画,亦在短时间内加开了数个临时公私营协作计画项目,包括安排病人到私家医院进行骨科手术、乳癌手术、剖腹分娩及放射治疗等。

除着相关计画的推展,范鸿龄表示,截至昨日已有约一千六百名病人,在这段期间获安排到私营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他称,医管局积极发展公私营协作计画是公营医疗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策略,未来的公私营协作计画,将会朝着三个方向发展,包括「必须及应急」、「提供选择」及「共同医治」。

过去一年多的抗疫经验,范鸿龄称,正好说明了「必须及应急」这方面的重要性,日后医管局在发展公私营协作计画时,会考虑借助私营医疗机构的协助,确保公立医院的一些必须和紧急服务不受影响,就好像在疫情期间,不少肾科病人通过「共析计画」分流到私营医疗机构接受透析服务,纵使公立医院的透析服务受疫情影响需要缩减,但病人的治疗亦没有受到太多延误。

范鸿龄认为,公私营协作计画其中一个重要元素,就是通过资助让病人只需付出与公立医院相若的收费,便可接受私营医疗服务。他称,这种协作模式,除了为病人的治疗提供弹性,亦为病人「提供选择」,病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拣选合适的私营医疗机构接受服务。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