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一句道歉的重量
2021-06-24 00:00电影《浊水漂流》改编自真实事件,吴镇宇饰演的露宿者「辉哥」为政府部门清理街道时没事前通知下,将露宿者的家当当垃圾扔掉一事告上法庭,并抛下一句「政府做错嘢就要道歉!」可惜政府终究没有致歉,仅向露宿者每人赔偿二千元了事。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从常理来看可说是理所当然,但为何要政治人物来一句道歉,有这么困难?
美国杂志《大西洋》(The Atlantic)在一九年便刊出文章谈论公众人物逐渐拒绝道歉的现象。早在一二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便不断拿奥巴马的道歉「往绩」作攻击,称堂堂总统轻易道歉只会令国家蒙羞。奥巴马的继任人特朗普更将拒绝道歉的作风提升为他的个人标志。本来可藉一句道歉了事的小事情,特朗普却选择「死撑」或转移视线,甚至不惜扭曲事实,为自己寻找下台阶。有一次,有记者报道特朗普向一名刚遭他出言侮辱的支持者致电道歉,白宫随后却煞有介事地澄清特朗普并没有道歉,只是向该名支持者问好。可想而知,一句道歉背后充满着多少面子和利益的计算。
该篇文章解释,此现象的出现源于渐趋恶性的政治文化,只要政治人物稍为承认过错,便随时被对手上纲上线,大肆攻击,令为表善意的道歉再也没有生存的空间。而且,由于政治领袖都不愿承担责任,下层的问责意识自然薄弱。时至今日,这现象在美国政坛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国会议员马特·盖茨(Matt Gaetz)近期便坚决否认针对他参与性贩卖的指控,拒绝请辞,更指自己是被政敌抹黑的受害人。有媒体分析,这已成为政治人物应对丑闻的新策略,只要能维持坚实支持者的信赖,道歉与否似乎已不再重要。
在《浊水漂流》里面,「辉哥」求的不是金钱的补偿,而是只有一句道歉才能彰显的一份公道。电影的导演李骏硕在访问中提过,不管露宿者有何背景,之前做过甚么,只要是不对的事,他们便有资格争取应得的公义。同理,即使政府部门有多少政策上的考虑,不管清理街道从衞生角度有多正确,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将别人的家当当垃圾处置就是说不过去。若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仍不肯道歉,这个官僚体系便是缺乏了基本的仁善和对市民的担当。敌对的政治文化和过分的政治计算近年在美国猖獗,在香港也没有例外。要改变这种局面,还望当权者在适当的时候带头释出善意,而善意往往由一句道歉开始。
江肇恒
民主思路理事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