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郊野建屋的无限廻圈
2021-05-28 00:00「人类对权力的挣扎,是回忆对遗忘的挣扎」,语出昆德拉《笑忘书》七个短篇的第一个故事。有些人害怕被遗忘,因而喜欢老调重弹,刷存在感,让历史重复,悲剧不断上演,郊野公园边陲建屋便是其中一例。
重要的事重复讲,政府当年成立郊野公园和把大幅土地划入,目的不是保育,而是补偿。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政府开始制定「土地利用计画书」,即是现在的全港规划,以实现把内地难民变为香港公民的计画。当时新界的农地被转为工厂(丁屋政策尚未出现),政府又推出十年建屋计画,成立郊野公园只是补偿当时因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损失,用途也主要为康乐。作为康乐用途的行山径,自然要接驳道路,生态环境相对核心区自然低,但绝对不代表差。长春社曾在数年前所谓「土地大辩论」之时到大榄郊野公园拟建屋的边陲考察,发现多种有保育价值的植物,但因后来计画搁置,才没有把资料整理公开。
当年政府把大幅土地划为郊野公园,原因和现时特区政府把没有发展潜力的旧建筑变为法定古迹一样。现时郊野公园绝大部土地不适宜建屋,除了地势外,更多的是水塘集水区。既无发展空间,谈论千分之二或是百分之二,都是没有意义的。每一块的土地也并不平等,因应生境的种类、生物多样性的程度,都不可以把所有土地放到同一分母中计算。
关于郊野公园的主要用途为康乐而非保育,还可以其他事件可阐明。前港督麦理浩在任期间,发生了米埔大生围事件和南丫岛炼油厂事件,如果政府当年真的关注生态保育,便不会大力支持两个计画。其中大生围项目,也即现时锦绣花园,更得麦理浩本身的支持。根据长春社当年的执委会记录,翻查当年的《土地利用计画书》,政府在后海湾湿地一带是没有发展计画的。长春社的韦士达和香港观鸟会的夏志滔以个人身分在一九七五年四月期间写了一封公开信给当时港督麦理浩,要求政府就批准大生围项目解释。韦士达在长春社十八日的执委会会议上透露,夏志滔和他曾经接触的政府官员均反对项目,只有麦理浩一人支持。如果麦理浩真的关注保育,就不会独力支持在本港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地方建屋。
在昆德拉的故事中,不论当权的还是无权的均想改写历史,把不明誉的过去抹去。把郊野公园的成立说成是少数人的功绩,无视了实际上只是城市规划过程之中的补偿,就难以真实面对现时香港的问题。回忆对遗忘的挣扎,不只是面向权力,更是面向自己。
李少文(长春社高级公共事务经理)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