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泽:SPAC供不应求 港宜引入吸内地科企

2021-05-24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盛宴席卷全球,吸引富豪家族垂涎,纷纷进场拟分一杯羹。有「亚洲SPAC教父」之称的汇泽亚洲创始合夥人王干文接受本报访问时称,现时SPAC远远不够供应内地市场,皆因全中国高科技企业多达20万家,加上内地科创板上市规则收紧,当中有数千家企业拟转至境外上市。他续指,香港有必要引入SPAC吸纳上述企业,以免留下真空期导致资金流走。

王干文认为,在美国市场上,SPAC发起人拥有中港背景占少数,即使去年SPAC掀起狂潮,由内地人和香港人发起的SPAC数量,分别仅有4只和6只。在美上市的SPAC若拟合并中国项目,在沟通以及考虑能否产生协同效应,他认为「会经历好痛苦的过程。」因此全球资本争相成立SPAC抢夺「独角兽」下,内地可供合并的优质项目池依然广阔。

王干文坦言,推SPAC与打击壳股存在一定矛盾,但监管机构要厘清概念,同时大胆行事,或可在《上市规则》下,为SPAC成立一个独立的章节。他认为可考虑与内地沟通,先试行设置门槛,如集资困难的内地初创公司。

王干文续指,新加坡年初出台的谘询文件过于保守,吸引力欠佳,又说:「SPAC的投资者、发起人、目标公司,三者利益须得以平衡,游戏方可继续。」这也是港府在引入SPAC时值得考虑问题。过去数年星交所年均上市10家公司,撇除REITs,平均市值约1亿美元,惟要求SPAC最低发起金额约2.2亿美元,其合理性值得斟酌。他又指在投票模式上,星交所仍较落后,如不允许发起人对并购目标投票表决、投资者若想「回水」必须投下反对票等。

若SPAC最终并购失败,无疑发起人将首当其冲损失惨重。王干文表示,发起人确实有压力,或出现为赶最后限期,仓促合并尚未准备好或高估项目情况发生,但他指出,现时SPAC进行合并时多数会引入专业投资者参与。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