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用AI推三部曲 控制虚假新闻

2021-05-16 00:00

近日警务处处长邓炳强公开表示,香港至今对「虚假新闻」没有法例定义,因此政府并无相关法例来防止「虚假新闻」的散播,但若「虚假新闻」引致煽动仇恨、分化社会或挑拨仇恨,新闻发布者有机会触犯包括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罪行,届时警方必会执法严惩。笔者认为香港政府必须尽早正视「虚假新闻」问题,防止它持续发酵,对社会造成不可收复的深度破坏。就此笔者建议政府可以考虑以科技为主导,推行以下三部曲。

第一部曲是短期策略,利用人工智能(A I) 技术辅助警方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事实查证」(Fact Check),以核对新闻是否符合事实。如果事件是自然发生的,系统可以从它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进行研究和求证 ,不过若系统面对的是社会事件,「查证」便会较为复杂。分析这类「新闻」的算法,并非纯粹是去证实目标事件曾否发生过那么简单,而是把事件在何时进行(When)、哪里发生(Where),谁人导致(Who)、如何造成(How)等关连证据也进行彻底分析。例如人工智能系统为了「查证」是否属实,会追溯事件发生的历史及其牵涉相关人士之间的人际网络。

然而,进行这类任务的最大困难是「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NLU),因为在这方面,现有技术都是针对特定领域(如法律)而设,并不能普及地应用于理解日常「新闻」上。

从另一角度看,这做法是在事发之后而进行的,例如警方发现一宗罪行(如盗窃)便进行侦查,翻看过往新闻,并查证其事实。如此,警察的行动纯粹是为案件搜证,而并不导致以「虚假新闻」入罪。所以,这做法较为被动,主要是治标而并不能治本。

第二部曲是中期策略,以法律为主导。此举针对「虚假新闻」的产生,堵截它的源头。这做法须为防止「虚假新闻」立法,严惩恶意伪造新闻的不法之徒。不过,政府立法必然会惹起争议,其中一个缓冲方案,是仿效Facebook 处理假新闻以人机互动的做法,首先利用「事实查证」系统识别可疑的「虚假新闻」,然后把它转送至专责的法官进行专业审视及裁决。

第三部曲是长期策略,以教育为主导。此举的目的是推行全民传媒教育,教育普罗市民辨别数码新闻的真伪。数码新闻已成为主流,网媒分秒必争,争相把新闻尽快放上网,成为市场的领头羊。可是,一些网媒为求捷足先登,不惜放弃中央化专业编辑程序,例如省略内容校对,影响新闻质量。由此可见,「去中央化」是当今网上数码新闻的制作模式,颠覆传统编辑手法。在这操作下,因一般市民从未受过媒体制作教育,又怎能识别呢?例如不会刻意分别新闻内容中的「个人评论」及「事实报道」,而把一些带有立场的「评论」当作事实,颠倒是非。因此,如透过人工智能系统的辅助,提升一般市民分办新闻真伪的能力,长远而言有助防止「虚假新闻」泛滥。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黄锦辉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