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政府有心提高回收率吗?

2021-04-23 00:00

一众环团多年前已倡议「塑胶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画」(下称「胶樽生产者责任制」),社会大众亦苦候已久,直至上月环保署终展开公众谘询,但竟然只交出「每回收一个胶樽,市民获回赠一毫」的建议,一毫子所带来的诱因极低,难以吸引大众回收胶樽;于国际间已行之有效的「按樽制」更不见踪影,实在令人失望。环保署本该反思以往回收政策「不够落地」,以致回收率长年低迷的教训,但却一而再推出虚有其表的回收措施。笔者建议政府悬崖勒马,在谘询文件「煮成熟饭」前,认真聆听民意,改成贴地又有说服力的方案。

环保署早前公布「胶樽生产者责任制」的谘询文件中,建议市民每交还一个胶樽,即可获回赠一毫。方案出台后,随即被批「离地」,出价太低难以吸引市民回收。政府以经济作手段推动环保政策并非新猷,十多年前已推出「五毫子胶袋徵费」,但近年胶袋弃置量却持续攀升。如果连付出五毫也未能有效劝阻市民弃用胶袋,回赠一毫又如何能够吸引大众愿意清洗、储存及回收胶樽,以提高现时少于百分之一的胶樽回收率呢?

有人说在经济低迷下,回赠一毫子可能也吸引一小撮人回收,聊胜于无。但事实上,推行此回收政策需要不少公帑支出,例如行政成本、设置回收机等;若硬推明知成效不彰的政策,岂不是白花了纳税人的金钱?香港财赤已创新高,当局应三思,把公帑用得其所,花在有效改善回收率的措施上。

其实国际间早有行之有效的胶樽按樽制,货品售价已包含胶樽的按金,按金水平则约为港币一元,可以鼓励市民回收,例如已推行按樽制的德国、丹麦及澳洲等,回收率起码近七成。

「按樽制」与「回赠制」骤看相似,也是市民交还胶樽,便可换取金钱回馈,但背后意义却大大不同。「按樽制」是先付款,即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已为产品的包装,甚或之后生产的垃圾付费,需要回收才能取回金钱,真正符合污者自付的原则。反之,政府推广的「回赠制」则是消费者若回收会获得额外奖励,但不回收也没有惩罚可言,变相把消费者应有的责任淡化,最终很可能回收率只会持续处于低水平。

香港回收率持续偏低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单计一九年,便有逾十五亿个饮品胶樽被弃置,即平均每个香港人掉弃了二百多个胶樽,但回收率却只有百分之零点五。换句说话,每二百个胶樽只有一个被回收。此外,胶樽垃圾只属冰山一角,香港每年还弃置近四亿个纸包饮品包装。除了胶樽,政府亦应将其他即弃包装纳入规管。

在致力改善回收政策的同时,亦不能忽视源头减废的进度。只有政府同时定立减少整体即弃包装的长线目标及推行政策,推动大型超市减少使用即弃包装,并推广可重用包装及销售模式,才能真正减少塑胶弃置量,纾缓塑胶污染问题。

谭颖琳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