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障碍已除 改善民生莫再拖

2021-04-01 00:00

中央果断出手为香港政制动「大手术」,打开政治新局面,其中一个令人欣喜的转变,是政府施政的阻力与障碍将可消除,有望走出无尽纷乱的困局,重新聚焦于解决民生经济的重大难题,而且有更大政治能量去完成这当前急务。这一大堆民生问题长期存在,旷日持久,广大市民一直深受其苦,怨气已愈积愈深,政府应趁改制后的大好时机,加鞭尽快处理,不能再如过往般拖拖拉拉、缓步不前。要做到这点,最需要的是坚强的管治意志,而这正是它过往最欠缺的。

过去十多年,香港饱受政治纷争困扰,由本来的经济城市,变为政治城市,被外国冠以「示威之都」的称号。这状态令许多人亢奋、痴迷,但付出的代价极大,就是香港经济发展步伐放慢,竞争力每况愈下,社会建设大不如前,被邻近的城市如深圳等纷纷超越,更与「双城记」对手新加坡愈拉愈远,有心人都扼腕叹息。

政府被困乱局 改制打开出路

有果必有因,长期的乱局,源于原来选举制度造成的畸形政治生态。反对派为求赢取选票,最有效策略是处处与政府唱对台、拖后腿,对每项民生政策都以千百个理由反对,藉此打击政府威信,积累自己的选举本钱,结果无休止争论成为常态,攻讦周而复始,政府则困于牢笼中,寸步难行。

其他一些利益集团,也看到政府处于弱势,在议会内外发功,串连压力团体牵制政府,以致行左被右边骂,行右被左边骂,行中间就两边都骂,最后议而不决,许多民生重大问题到最后都只得个「讲」字。

政府在这状态中纠纒多年,一直想摆脱困境,却用了错着,以为凭怀柔手法,吸纳反对派意见,就可以化解压力,找到突破,例如政府为解决土地不足问题,用一年多时间搞大辩论,最后只是搭起舞台让反对派叫阵造势,真正能大增土地的办法却找不出来。另一错着是以为可藉着增加政制的民选成分,就可提高政府认受性,有助施政,但一场又一场的政制争论,反而令政府进一步陷入内耗泥沼,难以脱身处理民生大事。

人大常委会今次定出新的选举制度,藉攻击政府搞垮施政的「揽炒派」,再不能在议会内外翻云覆雨,而随着他们满盘落索,其靠政治纷乱上位的策略,亦难再现,政府将可以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专注于处理民生经济重大问题。

问题旷日持久 怨气急须纾解

此外,由于中央主导的爱国爱港力量,将在管治架构中占压倒性比例,过往利益集团的影响将被分薄,政府施政受到的政治牵制与阻碍,因而大为减弱,这都对强政励治大大有利。

如今路已打通,问题是政府有没有足够的意志和能力,在短时间内找出解决民生大难题的方法,并迅速落实。由于多年延误,这些问题已愈积愈深,例如土地不足,以致公私营房屋供应皆不继,令市民饱受捱贵楼、排长队之苦,怨气已到了爆发点;又例如年轻人缺乏出路,收入增长缓慢,不满正在累积,政府都必须马上定出良策纾解。

中央已为特区提高施政效能创造了条件,政府能否做到强政励治、有效解决民生难题,将是其一大考验。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