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精准运用消费券救市

2021-03-25 00:00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出炉,作为最大亮点的电子消费券旋即成为全城热话。疫情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市民和商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券相信能提振经济,然而一些利润微薄的小商户,包括文化及体育界的业界朋友,未必能够承担电子支付的手续费,因而无法受惠。故政府在具体的落实工作中必须完善细节,才能拓阔消费券受惠面,精准地扶持受重创行业。

过去笔者一直争取政府向市民派发文体券,今次固然乐见政府推出电子消费券。消费券目的在于刺激本地消费、振兴经济,确保市民会将消费券金额用到市场上,在提振经济的作用比派发现金的效果更大,愈多行业商户受惠愈能彰显作用。

业界朋友最关心是自己能否受惠于电子消费券,不少业内小商户利润微薄,「赚得一蚊得一蚊」,一直未有使用电子支付系统,有关措施可能为商户造成负担。目前政府打算透过储值式电子支付工具发放消费券,不过当中除了「八达通」渗透率较高外,其他工具在市面上未算普及。翻查资料发现,连与政府相关的服务收费系统包括城市售票网,亦只接受信用卡作交易,可见储值式电子支付工具并未普及。

政府应该开拓更多发放电子消费券的渠道,同时完善执行细节,例如如何惠及未安装电子支付工具的商户、精准扶助小商户和街市商贩等安装系统及减免手续费等成本、增加长者对于电子产品的认识和应用,避免重蹈「保就业」计画的覆辙,令在疫情中未有受重创的大企业成为最大得益者。

文体行业在疫情中遭受重创,场地关闭、学校暂停面授课等令业界朋友顿失工作,数轮防疫抗疫基金资助又因为审批条件限制,令不少文体界工作者无法受惠。今次《财政预算案》在文体方面的投入同样非常有限。

在体育投入方面,足球作为香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虽然乐见政府增拨资源提升硬件,惟对于其他传统体育及新兴运动项目,则未见政府有投入资源。在文化投入方面未见有新措施,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发展艺术科技,惟业界亦未见有进展。

随着市民开始接种疫苗,疫情缓和,加上对电子消费券的盼望,各界对疫后复苏充满期待,政府除了应尽快发放电子消费券,为市民带来及时雨外,未来应加强对文体活动的资源投放,透过文体活动让市民保持身心健康,带着正能量从疫境中走出来、面对未来挑战,携手推动香港把握疫后新机遇。

霍启刚

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

香港艺术发展局成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