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困难中的坚持—无国界医生

2021-03-15 00:00

新冠疫情困扰超过一年,世界各地医疗系统面对巨大压力。犹幸香港有一班白衣天使,由前线到后勤,上下一心,让香港疫情尚算受控,但在一些资源缺乏的地区,医疗系统几近崩溃,全靠志愿组织提供援助。首届「吕志和奖—人类福祉奖」得主,无国界医生(MSF)就是其中的中坚一员。

刚刚过去的二月,刚果共和国爆发第十二次伊波拉疫情,本已脆弱的医疗系统受到新冠肺炎和伊波拉病毒双重夹击。MSF与刚果政府合作,深入该国一些远离人烟的村落进行前线救援,经过多番努力,控制伊波拉病毒不至于大范围扩散。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是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名句。医者父母心,医护人员遇到有需要的人会全力协助,病人能否痊愈往往受许多因素左右,但无论如何,及时的救助对病患和他们的亲友而言,乃是极大的安慰。试想一下,如果不幸染疾或身受重伤,连基本的医治都没有,该是多么的绝望。

还记得我数年前看过的纪录片《伊波拉战疫》(Affliction),一名村民坐在山坡上细诉疫症来临前他所居住的村庄、邻居的情况,突然疫症袭来,今天这家人没了、明天那家人又没了,最后他们家也只剩下他一个。MSF的到来令原本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的死亡率,降至约百分之五十。每当有病人痊愈,医护人员欢送他离开医疗帐篷,每人脸上流露出打从心底的笑容,焕发的光彩与之前那位村民眼底的灰暗形成强烈对比。MSF的工作正正体现了希波克拉底所讲的医者真谛。

一位前线同工曾和我们分享,伊波拉病毒就像一样熊熊的森林大火,他们的资源就像只得两壶水,但他们仍然会选择冲进火场,奋力救援。在城市中生活安逸的人为何会愿意走到抗疫沙场以及战火连天的地方投入救援?是那份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不止是前线的医护、工程、人力资源、财会、传讯等后勤人员,无不把病人的福祉放在首位。MSF获得「吕志和奖」后,随即把奖金投放于前线救援和培训,更建立资料库,为防控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疫症在全球蔓延无远弗届,香港这样的福地尚且在二十年间先后经历沙士和新冠肺炎,感谢一班医护人员和同工愿意迎难而上,帮助、安慰、救治有需要的人。

吕志和奖助理总经理程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