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论政经】《预算案》要救急谋远

2021-02-23 00:00

财政司司长明日将发表新一年度《财政预算案》,受疫情影响导致收入减少,以及一系列纾困措施令支出大增,政府财政会继续「见红」,二○至二一年度的赤字估计会逾三千亿元的历史新高,政府的财政储备将由一万一千亿元降至八千亿元。在「财爷」预告「派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善用手上的储备,兼顾社会发展的短期和长远需要?

踏入牛年,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政府亦开始放宽一系列的限制措施,经济活动有望逐渐恢复,但复苏过程预料需要较长时间,有必要推出短期的刺激经济措施,这需要政府财政支持。然而,政府过去一年推出多轮的防疫抗疫基金和其他纾困措施,其实已「预支」了庞大的支出。

刺激经济,救助弱势,宜精准有力。与其全民「派钱」耗费储备,不如推行针对性的刺激措施,例如向市民提供使用期限较短的电子消费券,刺激消费的效果相信会较派发现金为大,同时可利用金融科技减省当中的行政成本,省却派发及使用消费券的繁琐步骤及人力物力,而相关的基建配套,亦会为日后的刺激消费措施打下基础。

本港最新失业率上升至百分之七,创十七年来的新高,经济复苏需时,其间的失业情况或会进一步恶化。政府可考虑在疫情结束前,向受疫情影响失去工作或就业不足的人士,提供短期援助金,金额视乎受影响程度而定,例如旅游、会展、餐饮等行业可获较多补助,以缓解相关行业员工的生活压力。

在企业层面,欠缺财政实力的中小企应是重点扶助的一群,政府若能在「中小企融资担保计画」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优化,将有助纾缓企业因疫情带来的财政负担及现金流困难。其实,对于商界而言,最希望的肯定是早日撤销限制社交距离的措施,以及与内地和疫情受控地区恢复通关,这才是刺激市道最有力的措施。当前政府的限制社交距离措施开始松绑,疫苗亦陆续供港,正正是一大契机,期望大众亦要自救,配合「安心出行」等防疫措施,积极接种疫苗,合力让社会回复正常运作。

《财政预算案》不能只谈近忧,而不顾远虑。疫情下,借助创新科技应用的崭新消费行为和商业模式迅速发展,预期在疫后经济亦会继续扮演重要角色。自疫情爆发以来,本地企业展示出对科技应用的灵活性,很好地适应了新的消费行为和商业模式,政府若能给予更大的助力,例如优先采购本地创科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方案、提高研发开支的税务扣减额度,以及加强整合创科及研发人才的培训支援等,将有助企业加快升级转型,强化香港经济的竞争力。

李民斌

全国政协委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