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公职可作政治人才摇篮

2021-01-13 00:00

近日特首于facebook上载与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对谈的影片,陈智思提及担任古物谘询委员会主席时,曾与当时任发展局局长的林郑月娥于文物保育工作合作。虽然影片只有九分钟,却为政治人才培训带来了三个启发。

首先是不同岗位累积经验的重要性。陈智思由立法会保险界功能组别,获委任当行政会议成员,后来更担任林郑月娥由特首选举至今的首席智囊,晋身特区权力决策核心,从政仿似一帆风顺,但较少人注意他曾任多个公职岗位,饱经磨练;他担任古物谘询委员会主席职位,就与不少发展局官员、民间保育人士接触,协调不同持分者,推动项目。

其次是通才与专才互补带来的化学作用。影片就提到陈智思加入古物谘询委员会前,本不懂文物保育,但他却于任内完成了中区警署建筑群活化而成的大馆项目。他除了需要边做边学,更要与委员会内专家合作,需要发挥其沟通及协调的能力;时任发展局局长的林郑月娥成功接洽马会斥资进行活化,同样是发挥了这些「通才」的能力,再与参与项目的专才合作所得成果。

最后是要完善公职作为「政治人才训练平台」的机制。目前本地有系统的政治人才培训机制,除政党就只有政府公务员系统。目前法定机构、委员会等公职多是由政府委任,坊间不少人才亦关心社会事务,具热诚及才干,但若未于社会有一定知名度,恐难获政府注意及赏识。

要有效把公职作为政治人才培训的摇篮,应制定人才遴选机制,并修订担任公职的指引。目前政府委任法定或谘询组织的非官方成员时遵从「六、六指引」,每个被委任者不可同时担任超过六项该类公职,也不应出任有关组织的同一职位超过六年。政府未来应减少可担任的公职及年期,以提供更多机会吸纳有潜质的人才。对年轻人关心议题相关的委员会,例如古物谘询委员会,可推出类似青年事务委员会的「自荐计画」,吸引有志年轻人参与。

这些公职都是通才的训练,可培养参与者从独立客观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并以最短时间熟悉相关范畴,与专业职系同事,例如工程师、医生、学者等合作落实政策。不论将来参与公职者选择任何从政之路,例如担任政务主任,立法会议员或智库组织研究员,这些公职的经验对他们大有裨益。

朱兆麟 黄展玮

香港政治及管治学院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