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摆脱政治正确 寻回文化主体性
2021-01-07 00:00在严峻的政治气候之下,香港的流行文化界别似乎也难以置身事外。有艺人公开与政治人物划清界线,被视为向政权「表忠」,引来粉丝谩骂;某电视台的选秀节目搞得有声有色,部分观众却以政治标签将参赛者的努力一笔抹去;诸位新人在乐坛颁奖礼报捷,百花齐放本来是好事,却被别有用心的人放大为世代之间的矛盾。凡此种种,在今天的香港已屡见不鲜。
文化艺术本来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语言,若反而造成更大区隔,则更是不幸。又以台湾金马奖为例,金马影展本来是华语电影的重要平台,像《大象席地而坐》等作品勇于反映社会事实和人性善恶,开拓两岸观众的视野,对两岸的文化交流甚有裨益。可惜,自从中国电影从前年起在金马影展缺席,仅有的交流渠道顿然关上,在政治操作中的输家既是创作者也是观众。香港本来已珍贵脆弱的文化产业,是否还承受得下更多的分隔和斗争?
这些现象驱使我们反思,香港文化到底代表着甚么?它承载着那些意识和特质?引用哲学概念,我们要找出香港文化的主体性(subjectivity)。以上的例子证明,被任何一种政治论述支配,无论是主张抗争或与中国割裂的,抑或是官方的主旋律,对创作的生态都是危险的。若追塑香港文化的底蕴,便会发现几种元素,包括岭南文化、西方文化的精髓以及本土历史都各有其位置。至于流行文化则有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近年探讨港人精神健康的电影、诉说年轻人生活挣扎的流行曲或是励志青春运动剧都能获得香港人的共鸣。只用政治的眼光看待这些作品未免捉错用神,亦流于狭隘。要让香港文化茁壮成长,川流不息,唯有让创作人享受一个真正自由、免于四方八面的政治审查的呼吸空间才是正道。
江肇恒
民主思路理事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