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获私人投资10亿 设港首家疫苗生产厂

2020-12-21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新冠肺炎下疫苗被视为重要「解药」,港大及理大致力研发疫苗救港,却因本地缺乏制造疫苗基础设备而处处碰壁,最终未能跻身首批可用疫苗之列。港大研发疫苗进度受阻,作为研发团队统筹者的港大首席创新总管兼校长资深顾问何亦武,今年中主动向港府「敲门」,提出设疫苗厂的计画,惟却不获港府拨款支持,只能转投寻找私人投资者。团队寻觅半年后终成功与私人投资者达成协议,愿意投资十亿元及在元朗提供逾十七万平方尺的厂房,预料双方会在本月底正式签约,打破本港多年来的「疫苗荒」困局,成为香港首家疫苗厂,最快明年底开始生产二千万剂「港研及港产疫苗」。政府发言人回应时承认有机构正与香港科技园讨论,工业邨是否有合适地点设立相关生产设施。

「疫苗研发是离不开疫苗厂,如没有疫苗厂,我们无法很快去研发疫苗。」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港大疫苗最先跻身「研发大军」,并与内地疫苗厂合作,以填补本地缺乏疫苗厂的缺口,惟本港过去二十多年,虽然先后经历过沙士、禽流感高峰期及每年流感来袭,本地却一直缺乏疫苗厂,以至一直未有生产疫苗经验,更令市民不时经历「疫苗荒」。从事生物科技行业多年的何亦武直言:「(我们研发)开始是很早,但是到后来不断愈跌愈后,到至今仍未能踏入临牀研究。」

研发疫苗进度不如理想,令到何亦武更坚定设立本地疫苗厂的决心。他早于今年四、五月向港府提出设疫苗厂的计画,期望得到港府实际的支持,却未获港府积极回应,「口头上有支持,道义上也有支持,具体化的资源落实还是没有。」何亦武亦非首名提出设立疫苗厂而遭港府拒绝,早于〇五年禽流感高峰期时,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已向政府「敲门」,惟却未见政府大力推动。

被问到是否因设立疫苗厂须耗资天文数字的金额而令港府却步,过往曾参与研发疫苗的何亦武反驳指,因首个工厂仅需满足本地用量,建厂以及后续科研大概只需十亿元,「十亿元听对港大而言也是颇大,但对于香港来说,还真不算是巨款。」

翻查世衞资料,如要每年要一千万剂疫苗,需用上约两亿至五亿元资金,预计在三年半至七年完成。何亦武表示,有见建厂需时,故团队计画找现有厂房改建,而按照本港每人两剂的储备产量,首个工厂仅需可产量约二千万剂的厂房。如此产量的厂房只需逾八万六千平方尺的车间面积,再逾八万六千平方尺的库房、行政办公室面积,合共逾十七万平方尺。

对港府寻求资助碰壁后,何亦武团队唯有转向找民间投资者磋商,幸得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社会亦明白到设立疫苗厂的紧急需要,团队用六个月的时间则可找到具有生物科技背景的投资者,愿意投资十亿元及提供元朗厂房作改建,协助港大未来生产疫苗,预料双方会在本月底正式签约合作,「设立疫苗厂的金额,比起社会因没有疫苗而损失的钱,只是占很少。」按目前进度,预料明年农历新年后开始改装元朗的厂房。

「如果几年前就有(疫苗厂),有可能应该上了市。」何亦武坦言,香港疫苗生产厂现时才起步,确实较不少亚洲国家来得迟,估计与政府比较保守有关,「是反应性不是主动性」,在考虑问题时可能没有想太长远,「现在疫苗没有了,就买疫苗,不会想设立疫苗厂,就以后不会有这问题。」

他预料,疫苗厂最快可在明年底生产开始二千万剂疫苗,以让本港可以自给自足,并希望在后年开始与政府谈采购的细节。至于未来的大计,他表示待生产技术成熟后,厂房亦可协助研发其他疫苗,包肺炎及HPV疫苗等,「一条龙处理研发及市场的需要。」他期望,待疫苗厂回本后,利润部分会放回港大作研发并再拓展工厂,望能于明年年底扩建厂房以达至每年生产逾一亿剂疫苗的目标,并把有多馀的疫苗可向大湾区及东南亚国家出售。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