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以新思维加快启德海滨发展

2020-12-12 00:00

近日疫情再度转趋严峻,但海滨工作并没有停顿下来。本星期,启德海滨发展小组举行会议,讨论了启德海滨三个不同段落的设计方案。

启德发展区自二○○四年开始展开规划,十六年间陆续发展。公共建筑例如邮轮码头、儿童医院、政府办公大楼和公共屋邨等都已相继落成,跑道末端还有一个可以享有三百六十度维港景观的跑道公园。

启德跑道的规划,从西北至东南,近前停机坪的一方将会是都会公园,中间部分则主要是住宅用地(以前是有酒店的),最末端便是邮轮码头、跑道公园和旅游枢纽。跑道的海滨全部划作休憩用地,将会成为行人和单车共融的海滨长廊。

笔者早前曾在本栏提及,为了加快让市民享用海滨,跑道上的海滨长廊都会用私人发展休憩用地(POSPD)模式进行,由海滨长廊后方住宅的发展商进行设计与建造,完成后再交由政府康文署管理。至于同在跑道上的都会公园,便将会由康文署及建筑署负责,但开工日期至今仍未确定。都会公园面向启德明渠进口道的一方,还有待兴建一条称为D3路的马路。

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工程部门会在海旁先兴建道路,由于海滨被相关工程占用,要待工程完成后,相邻海滨才会交回地政总署,然后再交给建筑署设计后再招标兴建,建成后由康文署开放给市民享用。这个程序,不但牵涉众多部门,而且过程冗长。要还港于民,恐怕遥遥无期。

面对社会对尽快享用海滨的期望,土木工程拓展署在两年多前便想出了妙计,破天荒地把属于都会公园范围面向明渠进口道的海滨长廊,以及进口道西北端的一幅休憩用地一并纳入了兴建道路的工程合约中,大大省却了以上冗长而繁复的程序。有见该段海滨长廊可以比传统做法提早四至五年落成,海滨事务委员会对这个突破性的建议深表嘉许。

明渠进口道海滨休憩用地面积达一万五千五百平方米,是启德明渠海旁最大幅的休憩用地之一。再者,该地块位置显赫,除了毗邻西面发展中的体育园外,更享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海港景观。明渠进口道是维港内难得的一片静态水体(另一片在湾仔前货物装卸区),将来可用作举行不同的水上活动,例如帆船和龙舟比赛等。不少委员更期望,这个地点亦可打造成可媲美雪梨达令港的海滨餐饮场地。

不过,按现行机制,康文署只管公园,不管餐饮设施;另外,水体也不属康文署管理范围。因此,我们认为,这段海滨设计可沿用委员会「先驳通、再优化」的理念,即先做好基本设施向市民开放,再按日后需要加建洽当的设施。同样道理,现今的设计应尽量具弹性,可以包容往后出现任何新的可能性。

顾问团队向委员会介绍方案时说:「项目将会与启德区的休憩用地网络连接,包括跑道面向维港对岸一方的都会公园。」对,本来道路把都会公园南北两端截断,但土木工程拓展署把道路局部向地底沉降,再以地面平台把道路北面的海滨长廊与日后南面的都会公园连接起来,增加了海滨的可达性。

设计者在这偌大的一片海滨提供了不同体验的空间,包括大片草坪、活动空间、戏水乐园和露天剧场等。另外还有公共洗手间、小食亭,和一座以旋转斜坡连接西北面高架道路的观景台。丰富的绿化,和可供单车与行人使用的八米宽绿色通道,更是「指定动作」。

设计者亦颇花心思,利用了地势的高低差在近岸处造了梯级式的草坪,让游人在不同的高度欣赏海景。在水陆连系方面,海滨采用了没栏杆的设计,让市民与水体更亲近;旧日岸边的下水滑道将会保留,方便日后举行水上活动。至于水上,顾问团队亦建议,将来可以在水上放置浮台设施带游人「出海」。

委员会对方案都表示支持,亦对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基建工程项目中「走多一步」表示赞赏。

如一切顺利,这段长廊将可在二○二三年内陆续开放给市民享用。

吴永顺(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