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通识大改革 教师转型堪思量

2020-11-30 00:00

争议多年的高中核心科目通识教育科,随着政府公布包括课时及内容减半、评级改为「及格」与「不及格」等改革,甚至冠以新的科目名称,意味「通识教育」将走入历史。坊间激起讨论之馀,任教该科的前线教师面对空前不明朗,正如教育局政治助理施俊辉昨在网上专栏撰文(详见F2版),承认改革方案公布后,部分教师为专业前景感到忧虑,可见当局关注。

施俊辉是本港首批任教通识教育科的教师,他在专栏动之以情,称作为过来人,看到教师们在科目发展投放不少心血,理解教师会为专业前景感到忧虑,认为既然课程是培养学生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相信教师有能力通过培训,在专业发展上持续增值,正如当年开科之初,教师亦是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亦是经过培训,对课程诠释、学习评估、专题探究等范畴有基本认识,以胜任教学工作;况且新科是由通识教育科课程修订而来,相信现任教师可以胜任教授。

现时一般中学平均有六名教师任教通识教育科,虽然教师编制是按照核准班数计算,不会因课程改革而出现超额教师,但课时及内容减半,导致课担大为缩减,维持现有教师团队便未必合理。若科任教师属于兼教,尚可内部调动任教专科,但随着通识教育科发展,确有教师持通识教育的教师教育文凭(PGDE)、学士及硕士等资历,除非他们早已任教新科,否则「半途出家」转教其他科目,并非易事。

另一方面,即使教师虽可通过培训转教其他科目,但要留意的是,其他科目课时并非因应改革增加,仍要视乎退休及离职,才能释出多少空缺。在学校的行政角度,即使现在教育趋势是STEM(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但任教通识教育科的教师多是人文科目出身,校方即使因应该科改革转型,教师团队要跟上,也非易事。

虽然通识教育科有指「被异化」,但平心而论,该科绝非一事无成,以往学生不问政经时事,对社会漠不关心的情况已成过去,如今网上资讯泛滥,真假难辨,着重多角度及明辨性思考的通识教育科,更须扮演重要角色。

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无论是通识教育科教师,与课程本身不可能一成不变,如何转变应对挑战,自强不息,这不仅是言传,刻下更要身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