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如何鼓励年轻人往大湾区工作?

2020-11-24 00:00

香港营商成本高昂,产业结构狭窄,故有多元产业的粤港澳大湾区,被视为本港经济以至青年就业的出路,但薪酬偏低却使不少年轻人却步。根据今年五月民间智库「MWYO 青年办公室」发表的调查,有逾八成青年均表示无意到大湾区工作,原因除了包括薪金水平偏低,亦因对内地观感,包括资讯自由印象负面。

特首将于本周三发表《施政报告》,外界都关注于港青大湾区就业方面如何献新猷。有媒体引述消息指,其中一项措施是由劳工及福利局牵头跨部门推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画」,开设数千个职位,包括科技、金融业等,以配对形式助港青于大湾区工作,并由政府提供薪酬资助;但计画仍有优化的空间,例如政府应考虑设立机制,为往大湾区公司工作的年轻人,提供内地生活开支的实报实销津贴,包括交通、医疗、租屋等。另一方面,内地现时有互联网限制,不少本地年轻人不能浏览常用的社交平台,因而对大湾区却步。港府应与中央政府及大湾区城市磋商,争取设立「互联网特区」,促进资讯流通。

要推动年轻人往大湾区工作,最重要是鼓励他们踏出第一步,公务员可作试点;近来深圳市已对港澳开放招聘部分公务员职位,港府可与深圳市政府磋商,安排部分深圳公务员空缺予本港公务员申请投考,成功投考的香港公务员,若任职后感不适合,可参考目前本港公务员转职的做法,任职半年内可选择回到原本岗位。此举有助鼓励更多本地公务员往大湾区工作,即使最终官复原职,也是认识内地公务员文化的难得机会。

港府亦应从各行业多管齐下,为本地青年提供更多就业、升学资讯和配对机会,包括促进成立大湾区奖学金,资助港青到大湾区院校升学进修;并透过津贴或税务优惠,鼓励本地机构与大湾区企业合作,容许本地青年以「停薪留职」方式,于大湾区企业实习,鼓励设立指定期限内可选择回到原有岗位的机制,让他们先认识,再考虑是否留大湾区工作。

除了就业,内地创业亦优势多,大湾区市场大、产业丰富,更有不少初创「孵化器」,包括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南山智园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为创业者提供租金等配套优惠,为初创企业减低起步的成本,港府应多与青年组织合作,协助年轻人认识大湾区创业机遇及配套,助年轻人发挥所长。

朱兆麟 黄展玮

香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