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善用「破欠」盈馀加强工人保障

2020-11-15 00:00

疫情严重打击经济,公司破产的数字也有所上升,公司无力支付工资,破产欠薪保障基金(下称破欠基金)成了欠薪员工的最后希望。现时破欠基金积存五十八亿元,但特惠款项上限超过二十年没有调整,加上申领程序耗时长,令破欠基金未能充分发挥适时济助的效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香港经济转型,许多工厂结业导致工人未能追讨欠薪,多个工会组成「争取立法及欠薪补偿基金委员会」,要求政府设立基金支援遭欠薪的工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破欠基金于一九八五年成立,旨在向遭遇欠薪的雇员发放特惠款项,以提供及时的经济援助,纾缓他们的财政困难。

十年前,破欠基金只有约十八亿元的盈馀,到今年三月盈馀扩大至五十八亿元,年度总收入达五亿四千万元,包括近四亿元的商业登记徵费,扣减一亿三千万元总支出,盈馀高达四亿多,而发放给工人的特惠款项仅八千四百四十万元。基金坐拥巨款,政府应思考如何为工友提供更佳保障,例如扩大保障范围。破欠基金发放给工人的特惠款项的上限,逾二十年未有检讨,如欠薪部分的特惠款项最高限额为三万六千元(即雇员四个月的工资,每月九千元),现时的工资中位数已达一万九千元,只有约百分之三十四的工人可获全数欠薪的保障。

政府几年前已研究检讨破欠基金保障范围,却表示要考虑终审法院一宗有关遣散费特惠款项计算方法的司法覆核案件对基金财政的影响,再作全盘考虑。终审法院在一六年就该案裁定劳工处「计错数」,少付遣散费特惠款项给工人,其后破欠基金接获七百多宗「计错数」的个案追讨差额,但仅涉及一千四百多万元,而自使用新方法计算遣散费特惠款项后,有关开支亦未有大幅上升,可见新计法对破欠基金的财政影响非常轻微。

另一方面,政府可能担心将来取消强积金对冲,会使申索遣散费特惠款项的开支大增,但笔者相信基金并非不能承担,因为申索遣散费要符合条件,在上年度的二千七百七十一宗申请个案中,只有约三成的个案涉及遣散费申索。而政府建议的取消强积金对冲方案中,实施日期前的遣散费仍可被对冲,加上政府提供为期十二年的两层补贴,可以预期实施取消强积金对冲后的十年,遣散费申索对破欠基金的负担也不太大。上年度批出的遣散费特惠款项为九百多万元,即使增加五倍,亦只是约五千万元,以近年每年约三至四亿元的盈馀来看,破欠基金应有足够承担力。

经济起落有周期,在○二至○三年度,基金接获二万二千八百五十一宗申请,创历史新高,共发放五亿多元特惠款项,之后申请宗数逐年减少,到○八至○九年度金融海啸的一年,接获七千五百一十一宗申请,是一个小高峰,近年又回落至每年只有约二、三千宗申请,因此,政府不应因经济一时好坏而拒绝检讨扩大保障范围。现时许多基层工种的月入已过万元,以每月九千元为期四个月的欠薪特惠款项上限,明显保障不足,政府应该适当提升上限,加强保障欠薪工人。此外,工友由被欠薪一刻,经劳工处调解,到取得劳资审裁处判令,再到申请法律援助向公司提出清盘,正式申请破欠基金,到获发放特惠款项,为期往往超过一年。我们期望劳工处能增加资源,简化程序,尽快向被欠薪的工人发放特惠款项,尤其在疫情之下纾解工人燃眉之急。

林振升(港九劳工社团联会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