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深圳自信香港失信 环保政策空转30载

2020-10-16 00:00

深圳四十年突飞猛进,城市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追上了香港,甚至超越我们。不禁抚心自问,香港为何会停滞不前呢?香港缺乏政策自信?缺乏制度自信?缺乏执行力自信?反观深圳依循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把经济社会民生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规划和推动,充分表现出政策理念自信、管治制度自信、执行力自信。

香港似乎有很多鸿图伟略,政府过去发表多个环保政策蓝图,例如《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香港清新空气蓝图》、《香港厨馀及园林废物计画2014-2022》、《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往往只有蓝图但缺乏行动,导致香港环保政策停滞不前。香港决策者和政客忽视科学发展观?香港民众缺乏生态危机感?

香港交通挤塞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本港三个路边监测站录得的二氧化氮浓度长期超标,严重威胁市民健康。为纾缓交通挤塞,新加坡和伦敦早于一九九八年及二〇〇三年已实施电子道路收费计画,成功减少车流量。其实香港政府早于八十年代已探讨引入电子道路收费系统,遗憾讨论逾三十多年仍未得到落实。既然环境健康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环境局应该与食物及衞生局合作,依据环境影响和健康影响评估的科学观推销政策,游说政客,以公共健康科研基础,争取民意支持,强化政策自信。

香港一八年都市固体废物人均弃置量为每日一点五三公斤,相比起邻近城市如台北和东京为高,并有持续上升趋势。根据「污者自付」原则,南韩与台北市早于九十年代已经实施废物按量收费计画,减废成效显著。垃圾徵费于香港前后讨论了超过十五年,最终草案未能于去年立法会完结前通过,错失良机。

事实上,垃圾徵费并非灵丹妙药,政府必须积极推动各项废物管理政策,包括扩展生产者责任计画、立法淘汰即弃塑胶、强制厨馀回收等,从源头减废,促进回收循环再造。

废物不废,以可持续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作为政策目标,环境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工业贸易署、劳工处应联手制订协同性的环保产业政策,体现制度自信,才能说服政客和决策者支持。

香港真的需要大规模填海造地吗?规划署估算香港现时约有一千三百公顷棕地,高于政府一千二百公顷的觅地目标,当中大部分棕地被用作露天贮物场、车辆维修场及货柜场等,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价值普遍较低。早前传媒揭发有棕地被非法用作电子垃圾拆解场,部分更位于绿化带或农地,严重污染环境及危害市民健康。

另一方面,填海会摧毁自然生境、威胁濒危动物及影响渔业资源,最终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政府必须平衡发展与保育,采取「棕地优先」策略,撤回「明日大屿」填海计画,推动香港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深圳以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香港依据甚么政策理念发展「明日大屿」呢?

香港地球之友期望特首于新一份《施政报告》中落实进取的长远减碳策略,并就空气污染和废物管理各项环保政策订立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完善的政策制订和执行,需要跨议题、跨局、跨部门、跨界别、跨制度的协作,才能提高政策自信、制度自信和执行力自信。

环境政策单打独斗,结果是纸上谈兵,香港于环保政策上已经浪费了三十年,空转五十年不变?

洪蔼诚博士

香港地球之友行政总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