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笔论政】医疗福利与医疗服务「双可携」

2020-09-23 00:00

虽然目前没有内地居住港人的官方统计数字,但已有二十多万港人申请居住证,而早前政府粗略估计,六十岁以上的就有逾十万人。这些内地港人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仍然喜欢使用香港的医疗系统。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或长者,他们大多会定期返港看医生。可是,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往返内地都必须接受检疫,包括隔离十四天,延误内地港人接受适切的医疗服务。

尽管内地发展迅速,很多生活条件都适合退休港人回内地养老,再加上「广东计画」和「福建计画」的推出,使本港的福利可以携带回内地享用,唯独内地于医疗方面尚未能满足港人需求,导致内地港人仍要为了看医生而返港。二〇一五年,衞生署与港大深圳医院合作,让合资格的长者可以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长者医疗券,以支付该院指定科室的门诊服务费用。由于该院采用香港的标准来营运,内地港人普遍欢迎这种安排。那是首次开展了本地医疗福利和医疗服务「双可携」的成功先例。而早前出炉的第三轮「防疫抗疫基金」当中就有一项非经常性拨款动用一亿元为广东省的港人慢性病患者提供特别支援。

然而,上述「双可携」的情况有两个主要的限制:一是目前可携的医疗福利仅限于长者医疗券或短期性质的支援,一旦医疗券用毕或政府不再拨款,福利也就完结了,这跟在香港可以随时接受公营医疗服务有较大的差别;二是计画倾向针对新症,内地港人以前在香港看过的旧症难以在内地的医院跟进。这两大限制都令「双可携」弹性不足,使内地港人选择返港看医生。

对内地港人而言,最好的情况就是不用返港都可以于内地以香港公营医疗的价格享用符合香港标准的医疗服务。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内地港人不用舟车劳顿返港,又可以减轻本地公营医疗系统的负荷。可是,除了政府必须愿意承担这个计画的开支,仍要克服病历互通的问题。病历互通受到本地法律的规限,如果一间医护机构在香港境内没有任何服务地点,它并不符合登记为互通系统医护提供者的资格。既要拆墙松绑又要保障病人私隐,政府有必要积极解决相关法律问题,不宜简单地以「难做」为由而不去探索当中的可能性。

长远而言,我乐见更多「港式医院」于内地落成,为更多内地港人提供便利。除广东省外,福建省亦有众多港人定居,政府应积极探讨和促成福建省兴建另一所「港式医院」,让广东和福建实现完美的医疗福利和服务「双可携」。

陈克勤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