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有需要先买 按需保险冒起

2020-08-17 00:00

新冠病毒疫情持续,不少市民短期内也不会出游。如果他们购买了一份全年旅游保险,现在可谓得物无所用,或考虑日后按需要逐次投保。让消费者按照个人需要投保的按需保险(On-demand insurance)产品,种类愈趋多元化,近日本港便有保险公司推出可随时启动或取消的运动保险。这类投保方式若然普及,对保险业界、投保的市民和监管机构都会带来不少转变。

按需保险是指当客户的资产正在使用和面对风险,才即时付钱购买保障。与传统保险相比,按需保险在投保范围更为灵活及精准,并透过大数据分析,在极短时间内调整保费率及做到分级收费。

美国按需保险平台初创Trov,便让消费者透过手机应用程式,为任何欲投保的物件即时获报价并投保,保费随即开始计算,直至用户点选取消保障,而投保物品的保费,亦会随零售回收价值降低而下调。

从Trov平台的特点,可归纳出按需保险的五大核心。一是可以提供任何期限的保障,仔细至按秒为准;二是保障任何风险,包括家居、租客、汽车、散工等;三是在任何地方均提供保障;四是过程全数码化;五是有庞大数据量支持修改承保范围。

二○一九年有市场报告预测,按需保险市场价值将会每年增长近三成,在二○二六年达至一千九百亿美元。市场急速增长,究其原因,至少有三个动力来源。

动力一:年轻一代按需消费习惯。首先,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零工经济诞生,让消费者在有需要时,透过数码技术即时获得商品和服务。召车平台Uber让消费者随时随地得到接载服务,即属一例。有不少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由于习惯了这种消费模式,购买保险的偏好也随之改变。

根据二○一七年一项访问逾千美国驾驶者的调查,八成一的受访者为了得到更个人化的汽车保险报价,愿意共享其最新的驾驶数据,予保险公司追踪其实际驾驶行为,其中千禧一代高达九成三。

动力二:创新科技简化投保过程。此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创新科技进步,使按需保险能够实时评估风险,迅速签发保单,以及无缝理赔。

英国伦敦为无人机提供「随飞随付」保险的初创Flock,透过收集大数据,例如是无人机的规格、天气等该趟飞行的环境因素,通过演算法计算,不需半秒钟时间,便可量化无人机的飞行风险,并作即时报价。消费者只需确认投保,系统便会自动草拟保单文件,发送至客户电邮信箱。

动力三:政策监管开绿灯。第三个原因是愈来愈多国家愿意在政策和监管上,对创新保险产品和技术开绿灯,加快了按需保险发展。去年巴西私人保险监管局批准市场提供按需保险,放宽保单合约期限为一年的规定,容许保险公司自订,以月、日、小时以至分钟为单位,甚至没有明确期限的保单,并且在特定准则下可以随时启动和终止保障。

按需保险最直接带给消费者的好处,是减少保费支出。试想想在疫情期间,多国采取长期封城措施,居民根本没机会驾驶私家车到别处,若有按需保险,他便可省下数月的车保费用。

不过,对消费者及保险业界来说,按需保险也有可能带来坏处。首先,现有的按需保险产品,大多在手机应用程式完成整个投保过程,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详细讲解,消费者未必能够清楚明白保单的保障范围、赔偿的计算方法等条文,日后有可能发生争拗。

延伸以上问题,由于按需保险的投保渠道集中互联网,不需要保险经纪介入,长远或威胁他们的生计。以Trov平台为例,当部分客人由传统保险公司转移至按需财物保险平台,原本服务他们的经纪便会失去生意。

更严重的是,针对零工经济推出的按需保险,模糊了部分该类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以及意外责任谁属的界线。在香港,Uber为所有车程购买了乘车保险,承保Uber司机于车程中,导致或引起乘客或第三者的身体受伤或死亡而招致的法律责任。虽然这份保险满足了本港车辆需购买第三者风险保险的法律要求,但原来当中的条文只保障乘客及第三者,而未能保障Uber司机的人命伤亡,以及第三者的车辆或财产损失。驾驶者或误以为在路面上行驶得到全面保障,却堕入保险陷阱。

总括而言,任何行业均需要与时并进,按需保险的出现,满足部分消费者对创新保险产品的需求。但对消费者而言,购买保险与投资一样涉及风险,消费者在作任何决定前,应仔细了解产品条款细则,「谂清谂楚」。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