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正能量系列之二:不囿于校园—教育的更多可能
2020-05-18 00:00
加强家庭和社区支援正是二〇一八年「吕志和奖—正能量奖」获奖机构——伯乐林教育基金会的核心理念之一。联合创办人Madhav Chavan于八十年代从美国学成回国,眼见印度教育成效不彰,基层学生面对种种困境,或要协助料理家务,或上学路途艰险,林林总总令他们动辄弃学。正规教育制度一味强调入学率,忽略教学质素,目不识丁的毕业生大有人在。
在Madhav看来,扫盲不在于兴建学校,而在于强化对学童的支援,要从家庭和社区着手。于是他和有丰富社会服务经验的Farida Lambay,于一九九五年成立了伯乐林,由孟买贫民区开始,培训社区妇女为学童提供学前教育。这些家庭教师「balsakhi」有邻舍的信任,比起外来者更能深入社区,协助处理学童的各种问题。她们定期家访,邀请家长一同制作教材及参与教学活动,让家庭和社区成为学童最强后盾。
印度有二十九个省,彼此语言、文字不一。为应对这个复杂的挑战,伯乐林自组教育调查,逐村逐户深入了解学童的读写及算术水平,再因材施教,为学童提供短期学习营。评估显示,最少七成半的学童在完成为期两个月的课程后便能脱盲。
对于伯乐林的同工来说,教育从来不止是教育,而是他们建立更美好国家的方法。他们深入前线,遇到一个难题就解决一个,每见到一个社会诉求就不断叩问自己所学所长,如何能回应。
数年前伯乐林已洞察到「科技扫盲」的重要性,向社区提供电子学习器材和师资培训,更制作超过三百项网上学习资源。面对最近的疫情,他们迅速应变,以电话短讯,每日向学童父母发放短片或语音讯息,涵盖学科知识、音乐、艺术、戏剧和防疫资讯。
二十多年来,伯乐林的项目渐趋多元,同时获印度政府的认可,邀请他们协助改革正规教育制度。如今他们除了每年协助过百万印度学童,也启发了全球三大洲、十六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工作。伯乐林同工的热情、远见和对社会的承担深深触动了我,令我看到教育的更多可能,再次啓发我对教育的期待。
吕志和奖助理总经理程珍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