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二〇四七的世代之争
2020-04-16 00:00世代之争是许冠杰和何韵诗的距离。刚过去的周末,两位歌手均举办网上演唱会,与港人在疫境同行。每个年代有属于自己的潮流,市民按个人喜好分享表演连结,看朋友转载谁的歌曲,可以一窥代沟制造的网络断层。政府高调捧场,注定令歌神政治化,连带民间一幕评价狮子山精神是否不合时宜的文化争论,俨如代际矛盾又一写照。
近期《基本法》三十周年的新闻,又是另一个社会贤达的同温层。谈到落实情况的争拗,矛头离不开教育问题。实则中小学课时有数得计,大学生十居其九考过公务员招聘试(CRE),《基本法》至少从头念过一遍,比老一辈可能更熟读。所以,与其说是教育问题,不如说是价值观的分歧。比如《华尔街日报》在疫症期间的辱华标题,令中方逐出该报三名驻京记者后,美国将五家中国新闻机构列为外国使团,而北京亦采取同样的反制措施。此乃外交事件,属高度自治以外的国家行为,同时牵涉香港拥有管辖权的出入境政策和受《基本法》保障的新闻自由。建制派固然与主旋律同仇敌忾,传统泛民纵有批评亦没有纠缠下去,反倒年轻一辈仍在疾呼法治沦陷。
《狮子山下》的年代,中英谈判桌上没有港人位置,《基本法》起草过程才容许港方代表「又倾又砌」。如今二次前途问题突然冒起,拒绝沟通的揽炒思维方兴未艾,谁能与中方斡旋,保全港人利益?一年前大湾区规划出炉,内地学者来港谘询意见,想了解一国两制有甚么禁区碰不得。笔者随行拜访港府官员,与其职能相关的《基本法》条文,他们每每能倒背如流,但总又谈不到具体。事实上,内地论者常以欧盟为目标,建议模仿欧元区和欧洲单一市场,统一粤港澳三地的货币和关税区。这条游说对港政策制定者的「内地线」,对捍衞一国两制必然是不可或缺。
我们在去年十二月的民调发现,所有政治派别仍然广泛地支持于二〇四七年后延续一国两制,包括本土派也高企于约七成。路透社在三月的调查显示,两成人支持「港独」,尚属少数。即使市民对当前的实践情况有批评,他们依然相信一国两制是适合香港未来的体制。社会价值随时代变迁,几代香港人理想的一国两制亦迥然不同。「五十年不变」的政治承诺快将走到一半,是时候总结大众对香港前景的疑虑及想像,尝试塑造多方接受的未来。
潘学智
民主思路联席召集人(研究)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