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玩具选择应否有性别之分?

2020-04-06 00:00

朋友的小宝宝出生,你在心里默默盘算,要为宝宝选购玩具作为礼物,面对货架上林林总总的玩具,你或者已经有了定论:「男生要买玩具车、女生要买娃娃」。

这种情况看似平常,却隐藏着性别定型的问题。近年,不少专家和家长陆续关注玩具性别定型的议题,纷纷提倡让玩具保持「性别中立」,即摆脱男女的性别二元标签,让儿童可以接触不同类型的玩具。

对于性别定型的产生原因,学术界各有说法,大致可分为「先天派」和「后天派」。

有研究指出,男孩在产前和出生后首六个月,其雄激素水平通常比女孩高,令两者对于物件产生不同的偏好,例如三至八个月的男婴对于玩具货车的兴趣较玩偶大,同龄女婴则较喜欢玩偶。

另一方面,男女各自拥有的天赋亦会影响他们的游戏偏好。例如男生的天赋促使他们较为好动,故此对于球类和有车轮的玩具更感兴趣;女生则对具有生物特徵或能够对零件进行精细操作的事物感兴趣,因而影响他们对于玩具的选择。

至于「后天派」的论说则截然不同。有大学教授认为,性别偏好是在儿童了解其性别后才体现出来,例如儿童在三至六岁才开始建构强烈的性别刻板印象,包括男生玩车、女生玩公仔;男生做医生,女生做护士等。

在这段期间,家庭教养方式是巩固性别意识的重要关键。有研究指出,部分家长会透过奖罚子女加强性别规范,例如在女儿玩娃娃屋时予以奖励,但她玩玩具车或军事玩具则会被责骂,不排除因而影响子女对于玩具的选择。

透过接触不同类型的玩具,儿童可以学习新技能并发展智力,例如玩偶和「煮饭仔」可以训练儿童对事件的认知顺序及早期的语言能力、砌积木和砌图则能训练空间感。但很多时男生和女生的玩具总是被清晰地划分,无形中或会限制儿童的选择,更有机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及未来发展。

有研究指出,玩具可为儿童提供预先体验未来职业的机会,而存有性别刻板印象的玩具,或会使儿童按性别来区分职业,埋没儿童的自由探索、发现和表达潜力,局限了小孩往后的工作选择。

事实上,市面上不少品牌推出的玩具都曾被质疑宣扬性别成见。一四年,英国一名七岁女童在逛完玩具店后致函LEGO公司,投诉LEGO女孩角色的选择太少,相比LEGO男孩有工作、可以冒险、救人,甚至与鲨鱼游泳,LEGO女孩却是「无业游民」,呼吁LEGO增加LEGO女孩的选择,并让她们去冒险,信件其后在网上流传,获得不少人认同。

被批评的还有深受小朋友欢迎的Kinder奇趣蛋。奇趣蛋自一四年陆续在多个国家推出分别以蓝色和粉红色包装的版本,当中蓝色包装内是玩具车,粉红色包装则是玩偶或首饰。

有关产品推出后,不少人认为Kinder的做法,或会让人认为蓝色代表男生的玩具,而粉红色代表女生的玩具,产生性别成见。虽然品牌的总公司Ferrero否认有关指控,但在Ferrero和Kinder的香港官方网站上,奇趣蛋的包装仍有列明是给男孩及给女孩的。

性别定型玩具饱受各方抨评击,何解商界仍继续生产这类产品?不少数据显示,将产品区分性别销售有助增加收益。

以LEGO为例,在推出主打女孩市场的「朋友」系列后,该公司在一二年首六个月的盈利,便较一一年同期增加三成五,销售额亦因为该系列增长了二成四。

另外,几年前文具品牌BIC推出了名为Bic for Her的女性专用笔,其定价较同公司的普通原子笔高出七成。纵使产品一推出便引来各方嘲笑,不过BIC的发言人却表示,产品在推出后大受欢迎,反映这种销售方式有一定市场。

随着社会对性别认知的了解加深,部分玩具供应商亦作出改变。玩具公司Mattel去年亦推出全球首个「性别中立」Barbie,外形如同一个七岁小孩,没有任何明显性别特徵,小朋友可以自由配搭发型及服装,并标榜任何人都可以玩,令Barbie不再被认定是女生的玩具。

正如肯塔基大学副教授Christia Spears Brown所言,「玩具无分性别,问题在于玩具被销售的方式。」无论是「先天派」还是「后天派」,都应合力营造没有「性别成见」的环境,尊重孩子的玩具选择。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