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倡华抗疫外交弃高调 回归人道关怀
2020-04-06 00:00
由福建省衞健委选派的中方抗疫医疗专家组,昨天抵达马尼拉,协助菲律宾应对疫情。目前中国已对八十三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主要以医疗物资和技术为主的抗疫援助,物资包括测试剂、口罩、防护服、额温枪、呼吸机等。一些地方政府亦向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城市捐赠物资。包括阿里巴巴和华为等大企业,向西班牙、比利时和爱尔兰等国运送医疗设备。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称,「此次对外抗疫援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
「理直气壮,世界应该感谢中国」,与此同时,官媒争相报道中国「战疫」有功,称中国「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牺牲和付出,为全世界赢得宝贵的抗疫时间窗口,中国还向其他国家分享经验、捐赠物资,处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及大国担当。中国的付出亦得到一些国家的高度评价。南非总统盛赞,中国为全球抗疫树立榜样。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迎接中国医疗队,深情亲吻中国国旗,更被大批官媒轮番报道。
不过,中国的海外援助能否达到期待的外交效果,仍尚待观察。白宫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坚持认为,中国正在以提供物资的方式进行「宣传」。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Josep Borrell)早前对中国的「慷慨政治」发出警告,敦促欧盟国家准备好迎接一场「全球话语权之战」中的「影响力之争」。BBC亦引述多位学者相信,中国大规模对外援助是为了跟美国战略竞争,争取更长远的全球领导力地位。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近日在记者会反问,「那些阴阳怪气说风凉话的人,他们到底为抗击疫情做了甚么?难道他们真的希望中国此时无动于衷吗?见死不救吗?」
「中国不要关起门来说话」,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对本报指出,当前中国争取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说些外国人能听得进去的,而不是人家听不懂的、高深的哲学上的东西。」他建议,中国须放弃现在的高调举措,并向外界强调对外援助是基于「人道主义」,因为回归到人的生命最容易被理解。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亦认为,全球疫情之下,如果中方媒体从「感恩外交」基调的去宣传,「我支援你,你就要欢迎我,给我好处,」就自己降低了外交品格和道德形象,受援国的看法也会随之变味,中国会被认定过于功利,是在利用疫情施展外交影响力,赢得市场。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