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减负」战线 扩至课外兴趣班

2019-02-18 00:00

程尚达早前提过,立法会在农历新年前通过「落实多元教育,纾缓学生及家长压力」的议案,议员们关注学童压力,教育局昨再出招,在网上专栏「局中人语」撰文,指坊间「奥数」等课外活动,只是重复操练,要求学生强记比赛技巧,而忽略学习兴趣。对比以往「减负」焦点在于校内功课习作,当局首次把战线拉到课外训练课程或补习班,值得探讨。

教育局昨上载题为「适切的校内外学习活动,培育资优学生多元智能」的文章(详见F2版),批评坊间不少收费不菲的「奥数」课程,不理会学生有否数学天分,只以操练比赛取分技巧为主,是「揠苗助长」,未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难能力,无助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更令学生感到「吃不消」。文中提到,不少家长误以为替子女安排密集的校外训练课程或补习班,便能提升学习表现及启发潜质,往往忽略子女的兴趣及专长,建议他们与学校及教师沟通,确定子女在某范畴拥有资优的特质,才考虑安排参加培训课程。

今次撰文是首次聚焦于课外活动与补习班,与以往把减轻学童压力的重点,放在校内的功课量,以至最近呼吁前线小学教师批改学生写字作业不宜过于严苛,以免学生「望字生畏」的焦点不同。实际上,家长望子成龙、不甘子女落后人前的心态,令坊间收费课程大有市场,有奥数补习班更标榜「普及奥数」,强调要训练学生解难技巧与逻辑思维,家长以为操练数学题便能「熟能生巧」,加上安排子女参加坊间的「奥数」比赛,令这些收费课程大有市场。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早前在立法会,公开要求家长反思,是否一边埋怨压力,一边却为子女安排课后补习班及兴趣班。事实上,要减轻学童的学习压力,达到「减负」效果,单靠学校层面成效不显著,正如有学校减少功课量,即被家长质疑影响子女学习,甚至有家长在书展抢购练习,显然要达至「减负」,关键是改变家长认为操练不嫌多的心态,始能为学生拆墙松绑。

归根究柢,本港学习环境充满竞争,家长设法为子女增值,参与校外训练课程或补习班亦是无可厚非,但重点是兼顾兴趣及能力,否则还未「赢在起跑线」便在人生马拉松不支倒地,令人深思。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