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请中学放下性教育的忌讳

2019-01-24 00:00

程尚达昨在本栏提过,平等机会委员会发表调查研究报告,直指本港大学校园性骚扰情况严重。虽然大部分篇幅聚焦于大学,但报告指部分大学生的性骚扰行为,根本是重复中学时期的不当言行,甚至有扭曲的两性观念,习非成是而带进大学阶段,令人不禁思考,中学的性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本港性教育一向被批评落后,平机会报告引述受访大学生指,不少就读宗教背景或单一性别学校的学生,曾提到学校对性教育采取回避方式处理,有学生形容学校「讲得好隐晦」甚至避谈性话题,即使安排社工讲解性病、避孕等资讯,校方亦着讲者「别讲太多」;有女校生更称,校方的性教育将与异性接触讲得「好敏感」,而学生对性骚扰的议题格外深刻,「因为都惊升上大学的时候,会遇到这些事不知怎办。」

记得立法会曾讨论现行《学校性教育指引》,沿用逾二十年未有修订,但细看规划在初中阶段已提及性骚扰、性侵犯、通奸、滥交、乱伦等,与性相关的社会及感情问题,而初中生活与社会科亦有「知情识性」单元,中三的「性态度的培养和发展」,探讨社会对婚姻及性行为的不同看法、恋人的亲密界限,以及如何处理性幻想及性冲动等。虽然如此,《指引》只供学校参考,毋须严格执行,而生社科亦非必修科目,当局又无规定性教育的课时,故讲多讲少、讲浅讲深,完全是校本自决,正如报告所言学生在中学获正规性教育「寥寥无几,甚或没有」。

学校对于性话题冷处理,多少视性教育内容或与宗教或名校形象有抵触,事实上学校处理议题时,跟从办学团体的方向亦无可厚非,但若然取态过于保守,甚至抱持少做少错、讲多错多的心态,没法在青春期纠正学生的不当性观念,甚至避重就轻而带来反效果,比如最常见是误解知情同意,把对方说「不好」视为同意或挑战,主观地把性骚扰行为合理化,以为「你情我愿」,可见若教师不讲、课堂不教,只会助长性骚扰行为的出现。

即使学生在中学阶段与性话题「绝缘」,平机会已拉响大学校园充斥性骚扰的警号,中学继续把性教育视为忌讳,再不加强学生的认知,实际与「送羊入虎口」无异,值得中学界深思。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