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星島日報
search

升學教育|小學生親製微型農場 同理心認識糧食危機【604期】

2021-12-23 00:00

去年初全球爆發新冠疫情,香港曾鬧「糧食荒」,以往垂手可得的基本食糧瞬間被一掃而空,當家長四處張羅柴米油鹽時,安坐家中的小朋友可知外面「戰況」?本學年有創意地標聯同設計工作室進駐數所小學,結合戲劇教育和建築元素,教導小朋友以同理心明白全球食物鏈對碳排放的影響及糧食問題,並了解現代農夫的工作,再於建築師、設計師及工匠等引導下建成一比一的微型農場,種有奇亞籽、紅豆和綠豆的成品座落於各校不同角落,望為學生帶來真實的自給自足體驗。

創意地標PMQ元創方自二○一八年起舉辦PMQ Seed創意教育項目,今年命題為大自然,重點項目之一「『GREEN & ME 童理‧大自然』校園計劃」於九月正式啟動,四所小學的三至四年級學生分組由設計工作室「小市山設計」的導師團隊帶領,利用設計思維五個步驟作為框架,設計微型農場。設計思維本有同理、定義、發想、原型及測試五個步驟,為讓小學生易於理解,導師團隊將其簡化為「心、釋、想、做、試」。

戲劇認識食物鏈供應
想提升小朋友吸收知識的效果,參與度高非常重要,所以「小市山設計」的戲劇教育導師先利用戲劇練習令小朋友學懂同理心。「小市山設計」創辦人兼建築師楊建邦解釋,該戲劇練習模擬本地發生糧食危機,「譬如疫情嚴峻時,就有食物因運輸問題未能抵港。當所有食物來不了,大家便需要自給自足。」

學生獲分派印有不同食物及其來源地的機票,據此於地上的世界地圖站在不同地方,導師則站在香港,學生分別拿着尼龍繩的一端,導師則拿着所有學生所持尼龍繩的另一端,模擬食物鏈遍布全世界,楊建邦指做法可讓學生具體感受食物是從世界各地而來,「但導師會突然『唰』的一聲將所有尼龍繩剪斷,學生『噢』聲四起,驚覺食物鏈怎麼會瞬間斷掉。」下一步他們便要了解問題與設計作品的關係。

建築師楊建邦指,建築設計是基於一些問題再設計解決方案,且喜歡連結社會問題,所以是次活動決定以糧食問題作為出發點。
建築師楊建邦指,建築設計是基於一些問題再設計解決方案,且喜歡連結社會問題,所以是次活動決定以糧食問題作為出發點。

 

邀現代農夫分享工作
要從建立同理心延展成設計微型農場,楊建邦稱此階段會以建築相關知識作引入,透過分享世界各地微型農場的圖像,初步啟發學生。學生「動工」前要先完成design statement(設計概要),以解釋其作品。團隊特意邀請現代農夫Andrew Tsui與學生分享,「介紹現代農夫的工作、天台種植的設施、位置和工具等。」學生其後需透過Andrew的提示,實地考察以找出校內適合擺放微型農場的位置。「學生真的要拿着拉尺和指南針,以量度位置的尺寸和找到日光。」

親鋸水管 製一比一模型
量度設置農場位置的大小後,學生就要開始草擬及製作模型。

微型農場成品是於以膠製水管建成的支架中放置多盤植物,所以學生前期實地考察所量度的數字也用作設計支架的長、闊和高度。學生先利用較輕便的物料如紙飲管和萬用膠草擬農場模型,「由考慮支架是方形、梯形或其他形狀、支架層數,以至自然光綫能否容易投射於植物,都可透過草擬階段完成,當中涉及很多空間和形狀概念。」經過投票和導師指導後改良設計概念,楊建邦直言正式的製作過程對於小學生是困難的,但團隊仍堅持鼓勵學生製作一比一的微型農場,「因為(呈現的效果)比較powerful(強烈),如果只做體積很小的原型,就不能真正種植。」今次學生製作的微型農場種有奇亞籽、紅豆和綠豆,一嘗自給自足的滋味。

有份參與是次計畫的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小四生溫綺倩覺得,利用水管砌成支架最困難但最好玩,「因為第一次親手使用鋸,(落手)又要非常準確。」溫綺倩組別的微型農場放於學校樓梯間,「因為有充足的光綫照射植物。我們也有測試人流,人流較多較方便替植物澆水。」

學生需學習使用拉尺,以精準地設計微型農場。
學生需學習使用拉尺,以精準地設計微型農場。
課程主任黃可正(左二)認為製作過程可鍛煉學生全神貫注,因所使用的工具一不小心便會弄壞。
課程主任黃可正(左二)認為製作過程可鍛煉學生全神貫注,因所使用的工具一不小心便會弄壞。

 

編程測試泥土濕度
學生製作的微型農場亦加入科技元素,利用微型電腦micro:bit編程製作感應器,監察泥土濕度及空氣溫度。楊建邦指各校各有不同做法,有些由導師團隊為學生完成編程,學生將裝置接駁到植物便可,但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課程主任黃可正則利用計畫課時以外的時間,讓學生嘗試自行編程製作感應器,「如泥土不夠濕潤,顯示器數值只有一格,替植物淋水後格數便會像統計圖般遞增。」

該校校長曾英賢指學校近兩年銳意發展創意思維訓練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是次計畫正好將所有知識串連在一起,造就良好的情境讓學生發揮和思考。」疫情令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減少,曾英賢認為計畫也有助加強學生的同理心。黃可正以該校作品為例,設計考慮到以人為本,「學生覺得農夫上天台日曬雨淋,所以為微型農場設計椅子;有組別則設計有蓋農場,下雨便不會淋濕植物。」

黃可正說編程對學生而言並不困難,反而將電綫正確接駁以啟動感應器就要多嘗試幾次。
黃可正說編程對學生而言並不困難,反而將電綫正確接駁以啟動感應器就要多嘗試幾次。
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校長曾英賢(中間穿西裝者)認為,參與今次計畫十分值得,因能結合建築和農業等界別的專業人士為學生作深入分享。
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校長曾英賢(中間穿西裝者)認為,參與今次計畫十分值得,因能結合建築和農業等界別的專業人士為學生作深入分享。

文:劉嘉曉 圖: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升學教育|培基小學 訓練新層次思維 特設科學科含STEM與IT【602期】

升學教育|聖公會主風小學 推直播互動教學 棄課本助小一生適應【602期】

升學教育|學生升級再造可樂箱 為長者設計家具添自信【602期】

 

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