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童身授|卡通片都適合孩子嗎?【626期】

更新時間:03:00 2022-06-02
發佈時間:03:00 2022-06-02

新冠疫情下,孩子早已習慣倚靠電子屏幕生活,由上課到娛樂,沒有屏幕就沒有生活。父母們似乎陷於兩難之中,既知道屏幕的壞處,如影響視力、容易導致肥胖及侵略性行為、可能防礙幼兒的語言發展、損害專注力等。

但沒有屏幕的日子又確實難捱,於是無可奈何地繼續向孩子提供「電子奶嘴」,最多在選擇節目時,挑選「適合」孩子的影片,務求令自己好過一點。

暴力情節比想像中多
其實,聲稱供兒童觀看的卡通片,又真的適合兒童嗎?曾經有一個研究,比較一般電視節目與兒童節目中的暴力成分,有驚人發現,指出一般電視節目在一小時內,平均出現六種暴力情節。

但聲稱適合兒童欣賞的節目,高達七成內容含暴力成分,平均一小時便出現十四種暴力情節,比一般電視節目多逾一倍!

「搞笑情節」作包裝
大家或會質疑上述結果是「真的嗎」?筆者就看過一些專為兒童而設計的卡通片,獅子會跟婆婆打架、企鵝隊長又會「大巴大巴」掌摑同伴等,說到這裏,可能家長也有印象曾經看過這類節目。

更甚者,這些情節一般都以搞笑、誇張的手法演繹,沒有殘忍、血腥的味道,令孩子不自覺地接受相關行為,父母亦更易忽略這些情節,未能及時加以解說。

影響孩子情緒
觀看含有暴力內容的節目,對孩子有甚麼影響呢?孩子可能會情緒波動,也可能把侵略性行為合理化;在道德發展上,亦較少出現高層次的道德推理能力(moral reasoning),而傾向視乎會否得到懲罰而作出決策;因為社交學習的原故,也較多出現侵略性的行為。

父母要做好「把關」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呢?首先,嚴選節目是很重要的,除了按照年齡指引選擇,父母也應該先留意節目內容,減少孩子接觸不良內容的風險。

其次,陪伴孩子觀看也是可取策略,當父母留意到有不當內容,可以即時解說,令孩子不會被「搞笑」、「誇張」等手法蒙蔽,學習不良行為。家長解說時,應該解釋行為背後的原因、為甚麼不可以這樣做等,以提升孩子的道德推理能力。

不過,除了影響道德發展及行為外,「屏幕時間」太多還有其他壞處,父母或照顧者在可行情況下,應多跟孩子互動,多讓他們到戶外運動,對其身心發展都有好處呢!

(Ref: Barbara Wilson and others, 'Violence in Children's Television Programming: Assessing the Risk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2, no. 1 (2002): 5-35.)

作者:程衞強(Victor Ching)(香港及英國註冊心理學家、認證靜觀導師,並有多個國際認證專業資格、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及管理學雙碩士學位。曾任本港註冊幼稚園及幼兒學校校監,現時為私人執業心理學家,並擔任多所大學客席講師工作。Victor活躍於傳媒及社交媒體,曾接受電視、電台、報章及雜誌訪問超過數百次。專頁: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Victor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