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童身授|孩子過分膽小?(一)【609期】

更新時間:03:00 2022-01-27
發佈時間:03:00 2022-01-27

不少父母問我,孩子在社交場合或學校裏表現得過分膽小,例如不敢主動與其他同學互動(只站在人家背後,呆呆地看着別人玩);老師發問時,即使邀請孩子作答,他也不敢回答,甚至被人欺負也不敢作聲。此情況令家長們很困擾,也擔心孩子是否有其他狀況。

在對話過程中,筆者發現一個共通現象,就是父母的對話很具批判性,有時候更夾雜呼喝、咆哮(甚至體罰)等管教模式。

批判性話語
甚麼是批判性的話語呢?舉例說,當孩子遇到令他害怕的事情,父母跟他說:「不用怕!哭是沒用的,遇到這個事情你可以⋯⋯(下刪三百字教誨)」或者過分介入及干預,例如跟孩子一起上課期間,老師發問時,父母便忍不住催促:「老師向你問問題啦!你知道答案的,快點回答吧!」甚至當孩子受到欺負時(如遭其他小孩搶去玩具),父母可能說:「你為甚麼讓他搶呀?你跟他說不可以嘛⋯⋯(同樣下刪數百字)」這些看似教導式的語言,其實都在批判孩子做錯,你認為孩子能建立信心嗎?

咆哮式管教
有時候,家長會利用咆哮的方式傳遞訊息。父母的解釋通常是「最初我還是好聲好氣,但沒有用,就是只有咆哮他才聽到!」但早前有研究指出,咆哮式對話會損害孩子的大腦發展,甚至令大腦萎縮,增加長大後患上情緒病的風險。好聲好氣不是沒用,只是家長沒使用有效的方法罷了。

先處理情緒
孩子遇到事情產生情緒,家長可以先向孩子表明,他們明白孩子的感受,並表示會陪伴他,令孩子的情緒安穩後,可以與孩子討論平復或控制情緒的方法,例如「我知道寶寶有點害怕,放心,媽媽抱着你!(情緒穩定下來後)我見到你現在沒那麼害怕了,你是怎樣做到的呢?(按孩子的語言能力提問,如果年幼,可以改成『原來抱着媽媽就會感到安心呢』等)。」

繪本、角色扮演提升能力
筆者明白父母均想孩子的解難能力提升,但如果每次的教導,都在提醒「你做錯了」,不要說孩子,成人也未必人人有這樣強大的心理質素,對吧?家長可以透過繪本故事,教導孩 子正確的解難方法,或者在說故事時,以問題方式推進,例如「小明被同學搶去玩具,他一定覺得很不開心。你覺得他可以怎樣做呢?」透過發問、討論負面後果、讚賞正面答案等,讓孩子學習,之後也可以親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遊戲,加強學習效果。

給予時間
給孩子足夠時間回應成人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事。很多時候,當筆者發問後給予足夠時間,絕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其餘的,可能是我的問題不夠清晰。當然,父母也要留意跟孩子說話時,他們在做甚麼,如果在看影片,你等十年也未必得到回應!

作者:程衞強(Victor Ching)(香港及英國註冊心理學家、認證靜觀導師,並有多個國際認證專業資格、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及管理學雙碩士學位。曾任本港註冊幼稚園及幼兒學校校監,現時為私人執業心理學家,並擔任多所大學客席講師工作。Victor活躍於傳媒及社交媒體,曾接受電視、電台、報章及雜誌訪問超過數百次。專頁: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VictorChing

延伸閱讀
感童身授|主動學習【608期】

感童身授|孩子也自殘?【607期】

感童身授|小朋友無耐性?【606期】